编纂《瑞金医院志》的经验交流 时间:2019-03-07
(2018年10月18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各位领导,各位同道,大家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诞生于1907年10月13日。2017年10月,我们如期完成了《上海市级专志·瑞金医院志》的编纂出版,我要在此感谢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对瑞金医院的信任和支持,交给我们这个任务,让我们有机会把过去的历史做了一次比较彻底的整理汇总,向百十院庆献上了一份最好的礼物。
习近平同志说过,“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在这次修志过程中,确实深刻体会到编修志书、回顾历史、传承精神、缅怀先辈,激发了全院职工对百十瑞金的自豪感,对青年职工有极大的教育作用,对凝练新时代职业精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找到了建设医院文化的有力抓手。
修地方志对于医院来说是破天荒第一次,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也产生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交流。
一、统一认识,扎实准备
2010年,瑞金医院接到编纂市级专志的任务后,两名一把手立刻领衔组建院史院志编纂委员会,指定一名党委副书记具体负责修志工作。全院形成一致意见认为,承担修志任务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难得机遇,应将其重要性列于医、教、研、管工作的同等高度,作为医院核心任务对待。
医院先后派遣10余位同志参加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举办的多届学习班,认真学习修志的规范与要求。同时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多次到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兄弟医院学习交流,并邀请有关专家到瑞金医院进行修志知识讲座,参加培训人员达到300余人。
医院用3年时间认真学习修志知识,以编写王振义院士个人档案为契机练习资料收集、电子卡片和长编编写,基本完成了整本《瑞金医院志》的篇目框架结构,形成了统一的工作规范。在这样的工作基础上,2013年6月我们向市志办提交了编纂计划并得到批准,将瑞金医院细分为90个部门,正式在全院启动院志的编写工作。
为了保证各科室、部门的编纂进度,我院党委班子带领院史院志办公室的同志们与每个科室、部门的负责人和修志小组当面谈话,明确修志意义、落实时间节点和质量要求,形成了“院领导-科室部门领导-编纂员”三级网络,目标清晰、责任到人。编纂员完成初稿后,由科主任和支部书记共同审阅双签字,全书完成后,院领导班子还要按照分管工作对志稿进行全面审稿。
二、节点清晰,标准统一
为确保地方志编纂保质保量完成,我院党政联席会议定期讨论修志工作,根据出版计划严格设置时间节点,布置给各修志单元。对于素材的收集方式、长编和志稿书写规范、资料的入选标准等,都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和规定,务求全书标准统一,真正体现瑞金医院的历史原貌和地位。
医院党委副书记每周召集院史院志编纂办公室开两次例会,一次通报各单元工作进度,分析未能按节点完成任务的原因,提出推进计划;另一次对已上交的资料长编和志稿进行集体讨论,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向全院推广。在院周会上不定时公布修志进度,提出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让各单元了解自己的修志进度在全院所处的位置,明确努力目标。
三、充分发动、群策群力
修志过程中,瑞金医院充分发挥老中青三代人的作用,院史院志编纂办公室即返聘了熟悉医院历史的老同志,又吸纳了精力旺盛的年轻人,编纂员队伍更是以年轻人为主。大家群策群力,提出了很多创造性的举措,比如说:
“科史-科志两步走”的工作方法:先由各科室、部门按时间顺序,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串联成线,形成完整的脉络;再按照志书要求“横排门类、纵写史实”,将其改编为符合地方志要求的格式。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搜集资料时符合老同志的回忆习惯,不会打断思路,而在转化为志稿时又可以根据门类和时间轴再次核对是否有遗漏内容。很好地规避了医院职工不熟悉地方志写作规范的问题。
“9+1原则”:为了保证内容的准确,瑞金医院在完成长编时除了规范要求的9大要素外,还要求编纂员将原始资料拍照上传。这一原则可以保证在编纂员因故变化的情况下,后续工作人员和负责总纂人员有疑问时可以轻易核对原始出处,避免出错。
科室“两次自评”:历史事件从不同角度审视难免会有不同看法,为了让志书尽可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原貌,我们要求科室除广泛发放征求意见表外,还要邀请科室各历史阶段的主要人员,包括历任科主任、支部书记、护士长、老职工等,在一起开自评会,对编纂员撰写的初稿进行逐字逐句评议,提出具体修改意见;编纂员根据这些修改意见向老同志请教,寻找可能的出处加以考证,第二次自评会时逐条回答老同志考证结果、如何修改。经过两次自评后,获得一致通过的科志一般来说比较接近真实情况,很少发生大的偏差。
“科室发展史专家委员会”:医院聘请了一部分退休的科主任和职能部门负责人,请他们从医院全局的角度,评价各修志单元形成的志稿是否符合其在医院历史中发挥的作用和地位,谋篇布局是否合理妥当。这批老同志认真审阅了全部稿件,提出了大量中肯的意见,对保证志稿质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广泛征集、多方支持
除了彻底翻阅医院档案室资料,回顾80年院庆、90年院庆和百年院庆时征集整理的历史资料外,瑞金医院在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指导下,先后到法国耶稣会图书馆、上海通志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市档案馆、黄浦区档案馆等处检索与医院有关的历史资料,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向全社会征集与瑞金医院有关的史实,获得了老职工子女、震旦大学教授及校友后代、社会医学史研究人员等捐赠的大量珍贵文物、手稿、照片等,大大充实了《瑞金医院志》的底蕴。
医院团委在修志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青年团员们利用业余时间到医院终身教授家中,聆听他们对医院历史的回忆,记录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帮助他们整理珍贵实物,书写文字说明。青年人在为修志奉献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升华。
修志过程离不开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指导帮助。我院在修志的各个阶段一旦遇到困难或疑惑,就会及时向市志办咨询。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避免了走弯路,加快了修志进度。
五、文化兴院、一举多得
编修地方志收集到的大量资料是我院的宝贵财富,除了形成市级专志外,我们还将其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推手,形成了一系列文化成果。
院史陈列馆改版:瑞金医院原院史陈列馆是在2007年百年院庆时建立的。这次修志我们征集到了大量照片和实物,用于对院史陈列馆改版,大部分是首次公开,取得了很好的展示效果,获得参观者的一致好评。现在院史陈列馆已经成为瑞金医院新职工培训和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
《回眸广慈》:这是一部讲述瑞金精神形成过程的书,汇集修志过程中征集到的感人故事,凝练“广博慈爱、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涵。
形成科室兼职档案员制度:编纂员自动转为科室兼职档案员,不但补齐了科室历史资料,还要为今后及时收集资料,保留科室发展足迹继续做贡献,为下一轮修志储备更多更全素材。
医院文化系列建设:利用院报院刊、花园景观、门厅图片等展示形式,形成“我以瑞金为荣,瑞金以我为傲”的文化氛围,激发整个医院,尤其是青年职工对瑞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自觉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瑞金医院志》凝聚了全院的辛苦努力,能够成为第一本印刷出版的医院部类市级专志,我们感到无比荣幸,再次感谢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信任!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