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9/24 10:29:11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沿革
位于兴业路76号、78号(原望志路106号、108号),1920年夏秋间建,沿街并排两幢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属黄陂南路374弄树德里一部分,为上海典型石库门式样建筑。最早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之一李汉俊与兄李书城的住宅。
纪念馆扩建
扩建工程基地位于兴业路82~88号。
新建筑东侧紧邻纪念馆的旧建筑,占地面积
接待和展览 1994~2003年,纪念馆接待约300万人次参观者,其中包括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万人次,先后接待41批国外政要、党派领袖。纪念馆扩建开放后,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过纪念馆。
1994~2003年,举办专题展览19个。其中大型展有《我们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图片展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图片展览》、《刘少奇在上海史料图片展览》、《毛泽东遗物展》、《光辉的历程———中共一大至十五大图片展》、《党风楷模———周恩来》、《毛泽东与上海》等。另外,《中国共产党创建史》、《党的光辉历程———中共一大至十六大》图片展在各地巡回展出15次。
二、上海孙中山故居
沿革
位于香山路7号的一幢欧洲乡村式样小洋房。是1918年至1924年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在上海的寓所。1918年,为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买下这栋住宅捐赠给孙中山。1924年孙中山应邀北上共商国是,次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宋庆龄料理完孙中山的丧事后回到上海,在此居住至1937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宋庆龄将寓所移赠国民政府,作为孙中山的永久纪念地。1949年上海解放,被人民政府接管。
重塑孙中山铜像和接受捐赠
2001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暨孙中山诞辰135周年,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组织系列专题纪念活动,并专门邀请中央美院重塑孙中山铜像。
接待和展览 1994~2003年,纪念馆接待约41万人次参观者,先后接待17批国外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政要等。
1994~2003年,举办展览89次。其中有《孙中山与澳门图片史料展》、《辛亥革命史料图片展》、《辛亥革命时期货币展》、《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书画展》、《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一代伟人孙中山———上海市青少年书法篆刻展》及《纪念辛亥革命92周年暨孙中山先生诞辰137周年图片展》。
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
沿革
位于淮海中路567弄(渔阳里)6号,为两层楼砖木结构石库门建筑。1920年春,陪同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到上海的杨明斋租赁该屋为活动地,并开设中俄通讯社。4月,于此进行上海首次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筹备工作。
修复与扩建
旧址原为6号。1957年后,文物部门征用5号、7号,为上海文管会所用。2001年,中共上海市委和共青团中央决定对旧址进行全面整修扩建。卢湾区政府对1~4号的居民实施动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