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崇明县城堡、烽火墩台
2007/3/26 9:54:07
一、县城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由天赐场升格为崇明州,始筑土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州治坍于海,知州程世昌迁筑于北15里,城方9里许。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崇明县治坍于海,知县高居正又迁筑于北10里的秦家符,城仍如旧9里许。宣德初(约1426年后)用砖瓦砌五门,其中陆门4座,水门1孔。明正统八年(1443年)指挥翁绍宗复土加高并在城楼设窝铺,弘治中期(约1495年左右)城的西南隅圮于海,商船可泊城壕。正德初(约1508年左右)知县吴华拟迁城未成,正德十二年(1517年),知县梁景行筑土城,高丈余。嘉靖八年(1529年),县治坍,知县杜畿筑土城于三沙马家浜墩西南。嘉靖三十二年知县唐一岑筑土城。嘉靖三十四年,巡按周知斗奏请帑金4万两,由知县纪元凯以砖瓦筑城,城周长1295.2丈,高1.8丈。嘉靖三十八年,知县范胜增建铺台。
清顺治十年(1653年)九月,南明张名振攻崇明西南角,用炮轰击,毁雉堞5垛。知县陈慎限期补筑,并在壕内凿品字堑(又名梅花坑)。顺治十八年三月,总镇张大治咨总督郎廷佐、提督梁化凤塞旧垛,并筑外城,凿新壕于城外。
二、城堡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抚按以海寇屡犯奏筑堡城一所于崇明沈安状,广3里8分,五门包砖。
清顺治十年(1653年),张名振攻崇明,督抚马鸣佩、朱国治,行仰苏松道亲诣崇明县,增筑堡城5所。顺治十二年,张名振占据崇明平洋沙,总兵王景于新镇沙、张虹桥左筑得胜堡1座,广14亩。顺治十三年,总兵梁化凤筑平安堡1座,广60余亩。顺治十七年张名振又攻崇明,总兵梁化风于外津桥南北及北关石家湾、南关顾春状筑堡城共4座。
清康熙四年(1665年),总兵张大治筑保定堡城1座,广40余亩,接着又筑永宁堡1座,广40余亩。康熙十五年,提督刘兆麟筑平洋沙堡城1座。崇明共计堡城10所。
三、烽火墩台
清康熙八年(1669年),总督麻勒吉亲巡崇明各烽火墩,命修建废圮者,共72座墩台。雍正五年(1727年),尚存63座。各墩均沿海四周,东西各沙五骑并驰,计筑马道600余里。高5尺,宽10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