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开放教堂 2007/3/23 15:03:59
一、沐恩堂
原名慕尔堂,位于西藏中路316号。它的前身之一是三一堂,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美国监理会传教士蓝柏建于原法租界郑家木桥(今福建路延安东路附近)。光绪十三年(1887年)传教士李德另在今云南路汉口路建造监理会堂。光绪十六年监理会堂改名慕尔堂,英文名意为慕尔纪念堂,其意为纪念美国堪萨斯州捐款人慕尔死去的女儿。后来又将三一堂归并其内。20世纪20年代末,慕尔堂的信徒已逾千人,原有堂址不敷使用,乃筹款建新堂,得银20万两,请捷克建筑师邬达克设计新堂。
当时建于西藏路汉口路的中西女塾已迁至江苏路,有香港投资者愿来此租地造屋,兴建扬子饭店。监理会遂决定将云南路口的土地与西藏路口的土地对调,港商即在慕尔堂旧址租地建旅馆,慕尔堂新堂就在原中西女塾土地上兴建起来,大门面向西藏中路。
慕尔堂新堂于民国20年(1931年)落成,为哥特式教堂,包括大堂及钟楼、四层楼附屋等,中部为大礼堂,可容上千人(正厅506人,楼座380人,唱诗班60人)。大堂的方形柱子和楼座的栏杆都用假石饰面,堂顶为水泥尖拱顶,玻璃窗以黄色为主,映照出教堂的神圣氛围。大堂朝西,经门厅入礼堂。门厅上层是一间小礼堂,为木结构尖拱屋顶。堂的西北、西南、东南三面均为4层楼建筑,用作牧师办公室、幼儿园、中小学教室、宿舍等。民国25年慕尔堂钟楼顶上竖起一座5米高的旋转霓虹灯十字架。
慕尔堂是一个社交堂,意思是为大城市提供社会交谊服务的教堂,在教堂内办社会教育、慈善、医药、救济、体育等事业。
民国21年一二八和民国26年八一三期间,慕尔堂收留难民千余人,还组织难民学擦皮鞋、理发等以谋生自救。民国34年美国教会援华会总部设在慕尔堂,将大批物资转分到全国各教会团体,慕尔堂也接受一批救济物资,发给贫困信徒。
慕尔堂早期主任牧师大多数是美国人。传教士安迪生从民国10年到1950年,整整30年任慕尔堂社交部主任,总管一切。民国11年开始先后有中国人史友兰、竺规身、江长川、谢颂三为主任牧师。
民国30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慕尔堂被日军占领,作养马场之用,到民国34年9月抗战胜利后收回,座椅大多被破坏,又从美国定做了一批座椅。1958年慕尔堂成为黄浦区联合礼拜场所,同年改名沐恩堂,意为“沐浴于主恩之中”。
“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被迫关闭,宗教活动停止。教堂被南京中学使用。
1979年9月2日,沐恩堂在上海率先恢复礼拜。1981年成立黄浦区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沐恩堂堂务委员会,选举陆永江和孙彦理分别任两会主任。1986年和1992年又召开了第二及第三届代表会议,由孙彦理、史奇珪及高毓馨、虞益寿先后分别担任区两会主任。1979年9月~1989年8月,孙彦理任主任牧师。1989年8月~1998年2月史奇珪任主任牧师。1998年2~8月由林维慈代理主任牧师。1998年8月起,华耀增任主任牧师。1992年5月虞益寿任黄浦区三自主任。1997年6月虞益寿出国定居后,由区三自副主任寿静贞负责区三自工作。
1980~1994年沐恩堂信徒剧增,共3693人受洗。1998年12月,沐恩堂在册信徒6488人,守安息日信徒1695人;全年参加礼拜人数达219060人次,守安息日的礼拜人数达75500人次。每周日上午2次礼拜,座无虚席,下午1次潮语礼拜。为满足浦东信徒宗教生活,1981年开设浦东分堂,1985年开放川沙高桥镇灵恩堂,1991年又开放浦东张家浜聚会点,这两个教堂和一个聚会点的教务均由沐恩堂每周派牧师、长老负责。1981~1999年,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在沐恩堂先后按立戴丽贞、林瑞禧、林维慈、余江、尹善新、邵力生、焦洪志等为牧师;堂务委员会先后按立寿静贞、孙定武、杜安恩、李佩娣、傅先伟等12名长老。
沐恩堂地处上海繁华地段,外宾来往较多,堂里专门成立了外宾接待组。1979年来接待了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15000余人次。1980年9月19日,肯尼亚总统丹尔·阿拉普·莫伊参观沐恩堂;1983年12月13日,举行欢迎英国圣公会坎特伯雷大主教罗伯特·伦西的感恩礼拜;1988年4月23日,美国著名布道家葛培理在此讲道。
1989年沐恩堂试办儿童主日学,把到大堂礼拜时家长带来的孩子组织起来,给他们讲故事,做游戏,教英文礼貌用语,学乐理、教舞蹈等。
沐恩堂除了日常的礼拜外,还有不同信仰特点和礼仪的礼拜,每周六有守安息日信徒的礼拜,每月有1次仪文式礼仪圣餐礼拜。每逢基督教的节日有各种特殊礼拜,如圣诞节有隆重热烈的音乐崇拜,还表演圣剧,受难节有耶稣受难音乐崇拜,复活节有耶稣复活音乐崇拜。此外还有敬老礼拜,向老年信徒祝福;感恩礼拜,通过奉献歌唱等方式感谢神的恩典。还经常有信徒来此举行结婚礼拜、追思礼拜等。全国或上海基督教界重大会议和典礼,如上海市基督教第四、五、六、七届代表会议、1988年祝圣孙彦理、沈以藩两位主教的仪式、1994年世界和平公祷日、为世界妇女大会祈祷、1988~1998年的历届华东神学院学生毕业典礼等,都假沐恩堂举行。
上海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会址设于沐恩堂内。
1993年7月14日,沐恩堂(原慕尔堂)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优秀近代建筑。
二、清心堂
位于大昌街30号。咸丰十年一月(1860年2月),7名美国传教士及家属在南门外陆家浜长老会传教士娄理仁家中成立上海长老会第一会堂。同年二月(3月),美国差会增派范约翰等来沪开设清心书院,做礼拜就在清心书院内,因此该堂同时称为清心堂。
清心堂创立之初的20余年中原有信徒200多人,大多是清心书院的教职员工、家属和学生。光绪十年(1884年)清心学校成立,校内添筑思鲍堂,礼拜就在清心学校的思鲍堂内。民国8年(1919年)礼拜堂从学校迁出,在大佛厂街(今大昌街)30号建造新堂,民国12年元旦落成,并举行献堂礼拜。
咸丰十年至光绪八年清心堂初创阶段,由清心书院院长范约翰兼任清心堂堂牧,黄文润、鲍华甫两位华人协助。光绪十一年,汤执中为首任华人牧师;光绪三十三年李恒春继任。民国15年后,李恒春改任名誉牧师,汤仁熙担任牧师达24年。这期间,金武周和陈蓉生先后任该堂牧师。
清心堂曾办有清心中学、清心女中、圣经学院和普益社。1958年清心堂成为南市区联合礼拜场所。
“文化大革命”中停止宗教活动,礼拜堂被占用。
清心堂是继沐恩堂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上海第二个恢复礼拜的教堂。1979年9月9日举行复堂礼拜,信徒从全市各区县来,大堂楼上楼下都坐满。当时别的堂还没收回,全市大部分教牧人员都在清心堂集中办公。意大利埃菲通讯社来采访、联邦德国科隆电视台曾在清心堂拍摄宗教活动的纪录片。
清心堂地处南市老城厢,信徒以劳动人民为主,他们热心奉献,教堂除自养外,1992年进行大修,同时新建了两层楼小礼堂。1979年复堂后清心堂每周参加主日崇拜2300人左右。1998年12月,在册信徒6828人,全年参加礼拜人数达到114400人次。1982年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在清心堂按立须启道为牧师。1993年清心堂成立老年之家,针对老年人的需要和特点开展活动。1981~1997年共举行4次南市区基督教代表会议,朱大卫、须启道分别任堂务委员会主任和南市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任。1979~1995年朱大卫任主任牧师,1995年8月~1997年12月,徐美萍任主任牧师。1998年1~8月,由姚民权代理主任牧师,负责本堂工作。1998年8月起由任烈洪负责,同年12月任烈洪任主任牧师。
1994年3月18日,清心堂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建筑保护单位。
三、景灵堂
原名景林堂,位于昆山路135号。光绪八年,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在虹口一带购进大片土地,并在昆山路开设中西书院。书院的底层设礼拜堂,称中西书院传教站(即景林堂前身),由林乐知讲道。当时做礼拜的人主要是中西书院的师生,以后陆续有教师的家属等其他人参加。光绪三十二年信徒日增,始由中国人任牧师。
民国13年景林堂落成,建造在原中西书院对面,是当时上海最大的礼拜堂。取名景林堂,以示景仰林乐知之意。大堂设于二楼,三楼为楼厅,总面积为1067平方米,可容纳1500余人,底楼为景林小学。宋庆龄姐妹三人与她们的父母都是景林堂的信徒。她们的父亲宋耀如曾是中西书院的教员,宋美龄曾参加景林堂唱诗班。民国16年蒋介石和宋美龄在沪举行婚礼,邀请景林堂牧师江长川为他们证婚,被江婉言拒绝。民国19年宋母倪桂珍请江长川在宋宅为蒋介石施行洗礼,因此蒋介石也是景林堂信徒,有时蒋、宋还去景林堂做礼拜。
光绪三十一年前,景林堂的牧师分别由传教士林乐知、潘慎文、葛赉恩担任。光绪三十二年,唐沐三为第一位华人牧师,以后有袁恕庵、李仲覃、江长川、俞止斋、孙彦理、戴仰钦等担任。
1958年上海各教会组成联合礼拜,景林堂为虹口区联合礼拜场所之一,张心田任联合礼拜主席。
“文化大革命”中,景林堂停止宗教活动,堂址被占用。
1979年9月景林堂恢复礼拜,先在武进路沪北会堂举行宗教活动,1980年9月迁到景林堂,并将堂名改为景灵堂,以示中国信徒景仰圣灵之意。1981~1999年,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在景灵堂先后按立林声本、芮见义、吴归圣、胡凤珍、李雅各为牧师;堂务委员会先后按立陆剑鸣、柯恩声等9人为长老。
目前,景灵堂每星期日早晚举行3次礼拜,平时每周有查经班、祷告会、青年聚会、老年团契、读经识字班、唱诗班活动等。1992年多伦路59号鸿德堂重新开放,作为景灵堂分堂,此外又在江湾设立聚会点。虹口区两堂一点,每周参加礼拜人数由1979年复堂初期的300人次,增加到1998年的8372人次。1998年12月,景灵堂在册信徒9179人,全年参加礼拜人数达384000人次。
景灵堂还把一些事工推向社会,如组织医务人员到社区里弄开展医疗咨询,积极资助虹口区教育基金、区红十字会福利事业等。历年来奉献除支付日常各项开支外,还能负担自身和鸿德堂、江湾聚会点的大修费用,并支援其他堂点建造费数十万元。
景灵堂的唱诗班成员有100多人,星期日每场礼拜都有唱诗班献唱。唱诗班歌唱水平较高,参加者经过严格训练,合格者才能上台。每周坚持练唱,许多诗歌要求熟练背诵。1995年唱诗班参加"上海之春"音乐会演出,获得好评。1997年7月在全市宗教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歌咏比赛中,景灵堂唱诗班的演唱获第一名。
1981~1997年共举行4次虹口区基督教代表会议。张心田、倪家骏分任第一、第二届两会主任,程竹坪、倪家骏分别担任第三届两会主任。1979~1991年,由张心田任主任牧师,1991年起由程竹坪任主任牧师。1996年4月起,陆剑鸣长老任虹口区第四届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任。
1994年3月18日,景灵堂(原景林堂)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建筑保护单位。
[景灵堂]
景灵堂分堂——鸿德堂
位于多伦路59号,它的前身是长老会沪北堂。同治13年长老会在美华书馆内附设思娄堂。光绪二十八年,美华书馆迁至北四川路新址,思娄堂改称长老会沪北堂。民国14年,蒋时叙来堂任牧职,筹款购窦乐安路(今多伦路)土地建新堂,为纪念美华书馆负责人费启鸿,堂名鸿德堂。该堂建筑采用中国古典式,以体现中国教会本色化。民国17年10月新堂落成,造价12万元,其中半数资金由信徒奉献,半数由长老会和费启鸿的家属捐助。
民国21年一二八事变,蒋时叙牧师一家4人及书记员蔡有斋、鸿德堂信徒等10人在堂内被日本侵略军枪杀。后长老会派韦绍曾主理牧职。民国25年鸿德堂有信徒968人,是长老会中较大的教堂,堂里有一个完善的唱诗班,一所办得很好的主日学。民国26年八一三事变中,该堂遭战祸,周日礼拜一度暂借八仙桥青年会。1958年该堂成为虹口区联合礼拜场所之一。“文化大革命”中,该堂被占。1992年恢复宗教活动。鸿德堂复堂后由虹口区基督教两会负责该堂宗教活动和日常管理。由于该堂是景灵堂分堂,因此信徒均注册在景灵堂。每周日参加礼拜人数1500人次。
1994年3月18日,鸿德堂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建筑保护单位。
四、闸北堂
位于宝通路340号,创建于光绪十六年。传教士范约翰先在虹口中虹桥元芳路(今商丘路)源芳里租两间厢房,供商务印书馆职工礼拜。同年成立堂会,定名为虹口长老会堂。后信徒日增,原址已容纳不下,光绪十八年迁至汉壁礼路(今汉阳路)永祥里,租用两幢楼房。光绪二十年范休假回国,聘长老会杭州区会新市堂俞国桢为牧师。光绪二十九年俞国桢提倡教会自立,在海宁路、克能海路(今康乐路)购地6分,建三上三下楼房1幢,一半作礼拜堂与住宅之用,一半出租。民国3年信徒增多,俞出售海宁路礼拜堂房屋及地基,在宝通路商务印书馆附近购地2.3亩,造礼拜堂及3幢牧师住宅,民国5年新屋落成。民国13年俞牧师被迫辞职,闸北自立长老会堂亦改称闸北长老会堂,于是聘杭州区会东阳堂会韦绍曾为牧师。民国16年长老会等宗派组成的中华基督教会在上海成立,闸北长老会堂改为中华基督教会闸北堂。
一二八事变时闸北堂被炸毁。堂内教牧人员及信徒捐款于民国25年重建新堂,新堂使用仅一年,民国26年八一三事变时又遭焚毁。
民国36年再建新堂,同年12月落成。1958年实行联合礼拜,闸北堂为闸北区联合礼拜之场所,谢永钦任主任牧师。“文化大革命”中被占,1981年收回。
1982年7月闸北堂复堂。1994年有信徒5000人,因信徒增多原堂不够使用,1987年又新修了400平方米的小礼拜堂及办公楼。为尊重不同的信仰礼仪,闸北堂设有擘饼聚会宗教活动。1998年12月,闸北堂在册信徒5621人,全年参加礼拜人数达156000人次。
1982~1998年,共举行4次闸北区基督教代表会议,许道武、华耀增、陈以诺先后当选为两会主任;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在闸北堂先后按立华耀增、陈以诺、桑约翰、竺云长、宁国敏(在北京按立)、秦小林、葛蕤等7位牧师,堂务委员会先后按立朱伯华等4位长老。
闸北堂的经济收入主要是信徒奉献,1987年开办益人服务部,收支相抵略有积余。1982年复堂后,许道武、华耀增先后担任该堂主任牧师。1995年7月起,由陈以诺任主任牧师,1998年6月起兼任闸北区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任。
1992年闸北堂在彭浦地区建立聚会点,信徒300余人。1995年彭浦地区灵泉堂建成。灵泉堂为闸北堂的分堂,位于临汾路1555号,耗资200万元,可容1000人。建堂款来自信徒奉献以及各堂的支援。同年起由葛蕤牧师协助陈以诺牧师负责该堂日常工作。
五、怀恩堂
位于陕西北路375号,创建于光绪二十六年。初,美国浸信会传教士万应远在北四川路兴建怀恩堂。第一任牧师是美籍传教士乐灵生,他担任牧职十几年后按立方叔康为牧师。民国13年出售原址建筑,在虹口东宝兴路271号购地建1幢4层大楼,3层、4层作为怀恩学校,2楼即为新的怀恩堂,能容500人。民国25年1月按立戚庆才为该堂牧师。
民国26年八一三事变前夕,怀恩学校和怀恩堂一起搬到王家沙花园32号(今北京西路605弄32号),礼拜人数日增,连楼梯上都坐满。民国27年礼拜堂与学校脱离,礼拜租用南京西路陕西北路口平安大戏院的二楼,参加礼拜达700余人。民国30年置陕西北路375号土地,民国31年新堂落成,民国37年加建的二楼竣工。怀恩堂占地3.3亩,礼拜堂为两层砖木结构,有钟楼,使用面积1196.37平方米,连北屋共1836.37平方米。
1958年后,怀恩堂为静安区联合礼拜场所。“文化大革命”中,怀恩堂房屋被占用。
1980年12月怀恩堂复堂,堂内固定座位可坐1109人,连同加座及北屋上下所有房屋可容2200~2400人。1982~1995年共举行过4次静安区基督教代表会议,戚庆才、张芹国、戚长毅先后当选静安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任和怀恩堂堂务主任。1981~1994年共有5000多人受洗或受浸。1998年怀恩堂在册信徒6499人,全年参加礼拜人数达311471人次。新信徒中青年占三分之一,1985年以来共推荐7位青年进华东神学院深造,17位进该院业余神学班学习。1981~1998年,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在怀恩堂先后按立范宝贤、张芹国、李悦恩、吴步、曹圣洁、周蓉敏(在北京按立)等6位牧师;堂务委员会先后按立了戚长毅、张琴珍、吴守仁、吴亦侬等12名长老。
怀恩堂每周六上午及星期日上午、晚上共3次礼拜,1986年起星期日下午又有擘饼聚会,以满足不同信仰特点的信徒崇拜的需要。1989年起怀恩堂试办儿童主日学,保证带孩子的父母静心听道。怀恩堂重视信徒探访,与信徒保持密切的联系,使他们感到教会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教会礼拜的奉献,除修建堂屋、添置设备、各项开支外,还捐助灾区、其他区县造堂等累计达几十万元。1986年怀恩堂办起医药咨询,组织35位医师和护理人员为信徒看病。1980年12月~1990年,戚庆才任主任牧师,1990~1992年10月,范宝贤任主任牧师。1992年10月起,张芹国任主任牧师,1992年起戚长毅任静安区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任。
[怀恩堂]
怀恩堂分堂——新恩堂
1989年乌鲁木齐北路25号的新恩堂恢复开放,该堂为怀恩堂分堂。新恩堂原是外国人造的非主流教派公共礼拜堂,1951年由杨绍唐等负责,为国语礼拜堂。“文化大革命”中被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收回。新恩堂每星期日上午为国语礼拜,下午为粤语礼拜,从唱诗到证道全用粤语,还开班教信徒讲粤语。新恩堂由静安区基督教两会负责日常管理。
1994年3月18日,怀恩堂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建筑保护单位。
六、沪东礼拜堂
简称沪东堂,沪东堂老堂原位于宁国路458弄5号。1997年12月新堂于国和路350号落成。沪东堂前身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中华总会会堂,创立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1958年实行联合礼拜,该堂成为杨浦区联合礼拜场所之一。“文化大革命”中被占用。1982年12月复堂时,堂内一无所有,由于信徒的奉献,陆续添置了折椅和必需的设备。1985年又扩建2层楼房1幢和活动房屋1所,供礼拜之用。
1983~1997年杨浦区基督教举行过4次代表会议,选举程步云、王奎麟分别任两会主任。1982年12月~1997年10月,王奎麟任主任牧师。1997年10月起,由杨浦区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任程步云全面负责沪东堂工作。复堂以来沪东堂信徒人数不断增长,1983~1994年4300多人受洗入教,每周参加礼拜的人数已超过5000人。1998年12月,沪东礼拜堂在册信徒5417人,全年参加礼拜人数达364000人次。1983~1999年,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在该堂先后按立徐梁庄、孔令康、张剑民、姜茜莉、王剑华为牧师;堂务委员会还先后按立王建华、郭玉珍等11名长老。80年代,沪东堂另在五角场、双辽、安图等地区设立3个聚会点,每周由本堂派牧师、长老前去主领礼拜。沪东堂的经济全靠信徒奉献,由于信徒不断增加,奉献也逐步上升,除能自养外,还支持其他区县建堂。为体现信仰上的彼此尊重,沪东礼拜堂每周六有守安息日信徒的聚会礼拜。
沪东堂的信徒联络组在教会事工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全区31个大组,194个小组,区基督教两会定期组织大小组长学习形势和宗教法规,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并将信徒中的意见及时反映到教会。对年老体弱多病的信徒,组长们不但为他们祷告,还陪同就诊甚至去医院陪夜,给予各种帮助。
沪东礼拜堂新堂位于江湾五角场。1996年10月25日奠基,至1997年秋季落成,占地3亩,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新堂为3层,框架结构,高24米,钟楼为8层,高42米,可容纳1800余信徒聚会。1997年12月25日圣诞节,在沪东堂新堂举行了隆重的献堂礼拜。沪东新堂建造耗资近千万元,资金主要来源于信徒奉献。
七、诸圣堂
在复兴中路425号。民国4年,美国圣公会传教士麦甘霖于法租界贝勒路、霞飞路(今黄陂南路淮海中路)附近,租赁民房一间作为布道所。后因信徒渐增,购买辣斐德路萨坡赛路(今复兴中路淡水路)基地3亩,建造新堂,民国14年大堂落成,取名诸圣堂。诸圣堂建筑采用17世纪圣公会高派教堂格式,红砖,三角形屋顶,门柱为混凝土雕刻艺术,门廊上设有圆形玫瑰窗,西北角附方形塔楼,有63个台级。教堂占地1326平方米,大堂可容500人,小堂加附屋共可容1000人。1958年实行联合礼拜,诸圣堂是卢湾区联合礼拜场所,“文化大革命”中被关闭。
1982年复堂,恢复宗教活动。1983~1994年有3400多人受洗。1998年12月,诸圣堂在册信徒为6200人,全年参加礼拜人数达322400人次。1983~1998年,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在诸圣堂按立雷桐、张学理、徐美萍(在北京按立)、朱淑琴4名牧师,堂务委员会按立周瑾、周飞等3名长老。诸圣堂的信徒中港、澳、台同胞多,有200多人,信徒中知识分子居多,有专家、教授、高级工程师,还有获国务院特别津贴的专家,许多人获得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称号。随着信徒的增多,奉献款项也不断增加,如1994年信徒奉献37万多元,每年开支相抵均有结余。复堂后,堂内设盲人席位,中午留盲人便餐。堂附近原有盲人工厂,有时几十位盲人来礼拜,他们感到有专门聚会的必要,1985年起该堂每月第四个星期日下午专门有盲人礼拜,经常参加礼拜的有50多人,最多时有100多人。
1982~1997年12月,共举行4次卢湾区基督教代表会议。1982年诸圣堂复堂至1997年10月,王矶法任主任牧师兼区三自主任。1997年10月起,周飞长老担任诸圣堂堂务主任和卢湾区三自主任,全面负责诸圣堂工作。
诸圣堂分堂——惠中堂
惠中堂,位于徐家汇路38~40号。1880年美国基督教安息日浸礼会派台佛史来沪传教,1904年建堂。美国传教士贾本德19世纪末在该堂附近创办附属中小学,校舍为5幢西式建筑。1951年6月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五爱中学和五爱小学。
1958年卢湾区成立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联络组,同年9月,卢湾区基督教各教派实行联合礼拜。“文化大革命”中,惠中堂宗教活动停止,场所曾被一化工厂使用,后因年久失修倒塌。1978年后落实宗教政策,90年代初,在原址重建惠中堂新堂,并于1993年2月26日举行新堂献堂礼拜,新建的惠中堂共有四层,总面积有794平方米。惠中堂教务活动由卢湾区基督教两会负责安排。
八、沪西礼拜堂
简称沪西堂,位于长宁路1465号。原堂创建于民国8年,因年久失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建堂,1989年12月落成,这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上海信徒自己在市区建造的第一所礼拜堂。新堂占地2亩,面积645平方米,可容千余人。外墙用咖啡色面砖装饰,宗教色彩浓。
沪西礼拜堂初在北新泾,是两名瑞典女传教士克利生和安德生创建的布道所,宋庆龄母亲倪桂珍等也奉献款项。民国14年布道所迁至周家桥三角场,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房屋被毁,女传教士回国,由牧师汤荣福负责。汤发动信徒捐款,购得长宁路1465号一块土地,民国29年建成新堂,名中华基督教灵工团沪西神召会耶稣堂。1958年实行联合礼拜,该堂为长宁区联合礼拜场所,改名沪西礼拜堂。“文化大革命”中教堂被占。
1982年12月沪西礼拜堂复堂,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在该堂按立姜蒙光为牧师。1984年成立长宁区基督教两会,到1997年共召开五届代表会议,先后由甘贤贞、雷桐、桑约翰、张家敏分别任区基督教两会主任。1984~1990年,姜蒙光任主任牧师。1990~1992年6月雷桐任主任牧师。1992年7月~1998年8月,桑约翰任主任牧师。1998年8月~12月,由长宁区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任张家敏长老负责沪西礼拜堂工作。1999年1月起周蓉敏任主任牧师。复堂以后,沪西堂堂务委员会先后按立姚天恩、张家敏、徐瑞芬、杨达英等4名长老。
沪西礼拜堂每年举办两次慕道班和两次受浸受洗礼,1983~1994年受浸受洗共3200多人。1998年12月,沪西礼拜堂在册信徒5200人,全年参加礼拜人数达312000人次。
沪西礼拜堂地处长宁区边缘,为提高信徒的文化水平,培养他们读圣经、唱赞美诗的能力,开办了读经班。复堂后的10余年中有学员200余人,教师18人,受到广大信徒的欢迎。
1991年,沪西礼拜堂在北新泾建立聚会点,信徒近400人。1998年5月,市基督教两会与长宁区基督教两会共同出资购得位于苏州河畔的四层楼建筑物作为分堂,名新泾堂(北翟路74号),每个楼面面积均有600多平方米。
九、普安堂
位于中山北路1907号,其前身是安提阿全备福音堂,创立于民国13年。先是美国圣公会信徒在吴淞镇建立教会,后由吴淞迁至闸北中兴路一带。抗战时教会毁于炮火,后由汪兆翔负责,租东京路(今昌化路)作堂址。民国35年在中山北路购地1.47亩建造新堂,称全备福音堂,昌化路旧址称老堂。1958年实行联合礼拜,安提阿全备福音堂成为普陀区联合礼拜场所。“文化大革命”中房屋被占。
1983年复堂,改名普安堂。1985年、1989年、1993年、1997年先后举行4次普陀区基督教代表会议,选举蔡同富、蔡和廷为普陀区基督教两会主任。1983~1986年,蔡同富任主任牧师,1986~1997年5月,蔡和廷任主任牧师。1997年5月起,宁国敏任普安堂主任牧师兼普陀区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任。1983年复堂后,普安堂信徒人数不断增多,先后建立了桃浦新村、桃浦镇、真如镇三个聚会点。1983~1994年3000多人受洗入教,每周参加礼拜的有3500人。1998年12月,普安堂在册信徒为4628人,全年参加礼拜的人数达到223600人次。1987~1999年,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在普安堂先后按立蔡和廷、张大卫、彭俊仁、郑主扬、沈恩珍5名牧师;区堂务委员会还按立王月珍、孟素媛、姚方承等5名长老。
普安堂地处市郊结合部,近年来外地来沪打工的男女青年参加礼拜的不断增加,礼拜堂有时专门为他们安排聚会,帮助他们在灵性和宗教学识上得到长进。
1998年,因市政动迁原因,原有的普安堂已被拆除,在新堂尚未建成之前,普安堂的宗教活动安排在原址临时性建筑中举行。
十、国际礼拜堂
位于衡山路53号,建于民国14年。民国9年美国基督徒在杜美路(今东湖路)租借一场所作礼拜用,取名Community Church,中文为协和礼拜堂,取“协和万邦”之意。民国12年发起建堂募捐,新堂民国14年3月落成,共耗资约7万美元。礼拜使用英语,参加者主要是美国基督徒,因此人称美国礼拜堂。从民国14~25年间,每星期日礼拜由上海广播电台转播实况。抗战时吸收了许多欧洲人及少数中国人,遂改名国际礼拜堂。
国际礼拜堂是一座近代哥特式砖木结构的建筑,该堂呈英国民间乡村建筑风格,堂体平面呈L型,屋顶呈交叉形木屋架。大门朝北,两边设尖拱长廊,窗框均为弧拱形,镶嵌梅花纹玻璃。堂的左侧为3层楼房,底层为牧师办公室,三楼是小礼拜堂。当时均装有暖气设备。民国20年建牧师住宅,民国21年堂内添置管风琴。
30~40年代,国际礼拜堂的信徒除外籍人员外,中国信徒大多是教授、工程师等高级知识分子以及上层有产者,大多数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教堂的管理机构是理事会,最初美国籍理事占多数,牧师均为美国人。民国30年起至50年代初,主任牧师先后由彭子仁、丁光训、李储文、黄培永等中国牧师担任。民国32年开设下午学生礼拜堂,由蔡文浩、郑建业负责。1950年起理事由中国信徒担任,聚会也改用普通话。第一任中国理事长是李中道,继任有沈克非医生、欧阳旭明医生等。
1958年实行联合礼拜,国际礼拜堂是徐汇区联合礼拜的场所之一。黄培永任联合礼拜主席,1962年由沈以藩担任主席。
“文化大革命”中,礼拜堂被革命样板戏京剧《智取威虎山》剧团占用。堂内管风琴及洗礼池、铜十字架等设备悉遭破坏。
1980年收回教堂并修复大堂,圣坛上的铜十字架、烛台、大理石洗礼池等都恢复原样。1981年1月4日正式复堂。每到星期日崇拜时大堂、二楼大厅、三楼小礼堂同时开放,共1400个座位。上午两场礼拜,基本上满足附近信徒来堂过宗教生活的需要。90年代来信徒奉献了双层大型电子琴、三角钢琴、闭路电视等设备,增加了崇拜气氛,改善了宗教活动条件。
国际礼拜堂的音乐崇拜较有特色,圣诗班人多水平高。1989年起专门组织有100多人参加的圣诗咏唱班,讲解乐理、指导演唱,除星期日礼拜时献唱,每月第三周星期日晚上都举行音乐崇拜,此外每逢基督教节日也举行盛大的音乐崇拜。
国际礼拜堂外事接待工作频繁,1981年复堂初就成立了专门接待海外基督徒的小组。在大堂后楼正中设有外宾专座,供外宾参加礼拜,并配有译意风同声翻译器。每个星期日来礼拜的外籍人员、港澳地区人士及其家属约100余人。平时来堂参观访问者很多,1981年后先后接待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和港澳台基督徒1万余人次。1981年9月2日,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一行到国际礼拜堂参观访问,并同该堂教牧人员进行座谈;1994年9月,英国圣公会坎特伯雷大主教乔治·凯瑞一行来华访问,在该堂举行欢迎感恩礼拜;1997年3月3日,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与美国众议院议长金里奇夫妇和他们的随员共50余人在沪期间同时参加了国际礼拜堂的复活节礼拜;1997年10月26日,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和王后一行10多人在国际礼拜堂参加周日崇拜。
国际礼拜堂1981年复堂至1998年有1000余人受洗进教。1998年12月,在册信徒为4000人;全年参加礼拜的人数达208000人次。1981年后,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在国际礼拜堂先后按立庞恩美、苏德慈、王丽容、谢炳国4名牧师;1999年4月,堂务委员会按立徐明涵、刘兆晋2名为长老。共举行4次徐汇区基督教代表会议。1980年12月~1994年8月沈以藩任主任牧师,1994年9月~1998年2月,杨安鼎任主任牧师。1998年2月,史奇珪任主任牧师。1981~1999年,程韵、庞恩美曾先后任徐汇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任。1999年4月刘兆晋长老任徐汇区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任。
徐汇区基督教两会在信徒中开展爱国爱教思想工作,涌现出许多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三八”红旗手。教堂针对信徒的特点,积极做好港、澳、台胞工作,信徒中不论出国或回国,都举行迎送活动。还引进外资,请专家回国讲学,组织抢救大熊猫基金会,接待途经上海的奥运会代表团等方面展开活动。教堂成立了老年之家,定期开展英语、唱诗、旅游、服务咨询等活动,为老年信徒创造了自娱自乐的条件。
1996年9月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在国际礼拜堂每星期日开设专供在沪外国人参加的英语专场礼拜,由中国牧师、长老及传道用英语讲道。每星期日下午约有300余外籍人士参加该专场宗教活动。
国际礼拜堂在漕溪新村、港口、龙华以及漕河泾设有四个聚会点,经常参加这4个聚会点宗教活动的信徒分别为100、150、70和200人左右。其中,漕河泾聚会点是守安息日信徒的聚会点。
1989年9月25日,国际礼拜堂由市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优秀近代建筑。
附:
其他开放堂、点一览表(1998年12月统计)
区、县
|
堂点名称
|
地址
|
负责人
|
静安区
|
新恩堂
|
乌鲁木齐北路25号
|
张芹国
|
虹口区
|
江湾聚会点
|
沽源路114弄6号
|
程竹坪
|
徐汇区
|
漕溪新村聚会点
港口聚会点
龙华聚会点
漕河泾点
|
漕溪路中一村598号
港口金家塘32号乙
龙华西路31弄47号102室
康健路25弄13号地下室
|
倪诗伯
黄忠存
沈美英
杨阿棣
|
长宁区
|
北新泾聚会点
|
北新泾新泾一村甲95号
|
张家敏
|
普陀区
|
桃浦新村聚会点
桃浦堂
真如聚会点
|
桃浦新村武威西路临字1号
桃浦镇桃杨路6村176号
曹杨八村150号
|
蒋佩玲
陈志良
王月珍
|
闸北区
|
灵泉堂
|
临汾路1555号
|
葛蕤
|
杨浦区
|
安图聚会点
双辽聚会点
|
延吉东路安图新村46号
双辽新村29号
|
陈国芬
姜茜莉
|
卢湾区
|
惠中堂
|
徐家汇路38~40号
|
周飞
|
闵行区
|
北桥耶稣堂
闵行福音堂
吴泾福音堂
鲁汇耶稣堂
召楼福音堂
陈行耶稣堂
|
北桥镇北吴路
马桥华宁路245号东
吴泾龙吴路5330号
鲁汇镇老街
杜行召楼镇南街
陈行镇中心河
|
胡申生
王明珍
耿昌贵
张愉喜
徐引宝
袁圣光
|
宝山区
|
吴淞堂
杨行堂
月浦堂
野猫弄聚会点
罗店耶稣堂
大场基督教堂
葑塘聚会点
泗塘施恩堂
元沙聚会点
丰恩堂
|
吴淞同泰北路130号
杨行镇杨泰路510弄5号
月浦镇新街21弄12号
大场镇南大村
罗店镇界泾村
大场西街368号
葑塘镇葑塘村
泗塘一村7号
长兴岛元沙镇合兴村
长兴岛凤凰镇
|
高天恩
张伯泉
郁德金
陈洪贤
张伯泉
曹全法
李文英
张荣敏
陈美
张荣敏
|
浦东新区
|
福音堂
救恩堂
天恩堂
灵恩堂
主恩堂
鸿恩堂
邓镇耶稣堂
三一堂
|
浦电路518号
耀华路439号
川沙三灶浜路134号
高桥石家街69弄4号
东陆公路121号
东南新村38号
邓镇北街
三林塘西街95号
|
徐卿华
黄诚
丁天恩
潘映涛
沈颐
李翠英
邹富兰
陶惠民
|
嘉定区
|
善牧堂
南翔真理堂
黄渡福音堂
江桥生命堂
娄塘锡安堂
安亭耶稣堂
方泰颂恩堂
|
嘉定镇清河路432号
南翔镇翔乐路
黄渡镇曹安路21号桥
江桥镇江桥二村南首
娄塘镇大东街2号
安亭镇永安街
方泰镇黄墙村马家队
|
刘雅各
徐娟
李招娣
张永恩
秦仁兴
徐玉兰
徐娟
|
青浦县
|
青浦基督教堂
颂恩堂
练塘镇聚会点
蒙恩堂
徐泾镇聚会点
商榻镇聚会点
重固镇聚会点
沈巷镇聚会点
凤溪镇聚会点
|
青浦镇青松路蒲汇塘桥
朱家角镇西井街178号
练塘镇下塘街
白鹤镇王家村
徐泾镇徐泾九队
商榻镇许七村
重固镇南市梢
沈巷镇童南村
凤溪镇杨家庄
|
胡世雄
陶友良
潘遗韵
顾进华
王建明
戴凤英
王尧仁
夏玉和
吴家康
|
松江区
|
松江基督教堂
昆岗耶稣堂
叶榭聚会点
古松聚会点
泗泾聚会点
|
中山中路746号
小昆山镇北首
叶榭中原村
石湖荡镇
泗泾开江东路34号
|
俞勇莉
柯爱心
高提升
柴小妹
沈友德
|
金山区
|
张堰耶稣堂
亭林耶稣堂
枫泾耶稣堂
朱泾耶稣堂
阮巷耶稣堂
金山嘴聚会点
塔港聚会点
高桥聚会点
十字街聚会点
|
张堰镇安东路1号
亭林镇中山街
枫泾镇友好街268号
朱泾镇西林街238号
漕泾镇阮巷东街
山阳镇渔业村
漕泾镇增丰村
山阳镇工农村
金卫镇卫城村
|
杨希真
蔡约翰
赵国芳
陶美珍
陆美玲
江秋华
范丽华
陆金荣
王美华
|
南汇县
|
新场耶稣堂
周浦洗心堂
大团耶稣堂
惠南耶稣堂
书院耶稣堂
长安耶稣堂
陈店耶稣堂
新港耶稣堂
|
新场镇向阳路37号
周浦镇周南公路八一车站
大团镇北大街底
惠南镇城东路12号
书院镇北寨村
三墩镇长安村
彭镇镇陈店村
新港镇棉场车站
|
陆明达
丁文莲
黄顺根
王金楼
董金锭
陆安妹
倪凤英
毛根隆
|
奉贤县
|
南桥耶稣堂
肖塘聚会点
钱桥聚会点
邬桥聚会点
恩门堂
庄行真光堂
长堤耶稣堂
三一堂
金汇耶稣堂
光明耶稣堂
胡桥聚会点
|
南桥镇育秀路气象站北
西渡镇金光村
钱桥镇金王
邬桥镇相计村
塘外镇大门村
庄行镇
庄行镇长堤村
柘林镇冯桥村
金汇镇金星村
光明镇牌楼村
胡桥镇
|
施国光
鲁马良
刘红宝
金新芳
沈海春
薛汉民
王玲娣
沈贤达
蔡金珠
高全忠
沈书娟
|
奉贤县
|
光明褚家聚会点
陆厍耶稣堂
洪恩堂
星火农场聚会点
恩光堂
朱新耶稣堂
平安耶稣堂
农展耶稣堂
四团耶稣堂
齐贤耶稣堂
青村耶稣堂
邵厂耶稣堂
久茂耶稣堂
奉城耶稣堂
蒙恩堂
|
褚家村
泰日镇陆厍村
洪庙镇洪西村
场部
泰日镇周家村
洪庙镇朱新村
平安镇红庄村
平安镇农展村
四团镇镇东村
齐贤镇百曲村
青村镇钟家
邵厂镇良民村
奉城镇久茂村
奉城镇南门港路
头桥镇二桥村
|
张金云
陆海根
康宁
丁品莲
施亚娟
徐林章
徐少庆
康宁
李爱芹
诸宝珍
潘林芳
沈美珍
潘金仙
乔水英
潘银芳
|
崇明县
|
崇主堂
港西基督教堂
庙镇基督教堂
三星基督教堂
汲浜耶稣堂
堡镇基督教堂
新村基督教堂
保安村聚会点
侯南村聚全点
|
城桥镇周家弄
港西镇协兴村
庙镇镇庙西村
三星镇纯阳村
中兴镇永隆村
堡镇镇营房村
新村乡新跃村
合作乡保安村
侯家镇侯南村
|
樊品香
姜振元
樊品香
徐永昌
尹早福
顾文亚
奚士兰
姜振元
樊品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