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货运代理 2007/3/6 14:23:06
一、报关运输行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上海已有走镖、运输报关业10户。主要为国内货物转口验关服务。上海开埠后,海关大权被洋人操纵。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及国内货物转口报关,所有文件概以英文书写,验货员也大多是外国人,以致商人视报关、验关为畏途。由此,专事揽货代客报关的报关行逐步发展。
[图12-1 江海关报关厅]
初时的报关行亦称揽载行。华商货主委托他人向洋行寄货,并付给一定数量的酬金,中间人被称为揽载经纪人。轮船运输业的发展,促使揽载经纪人设立专门的揽载行,以便招揽客货。道光、咸丰年间,船少货多,只有经济人去洋行求装,而无洋行向经济人招揽。同治年间(1862~1874年),航运业发展,船公司增加,船多货少,为争揽货载各洋行相继开设揽载行。时怡和洋行所设揽载行有怡和仁、怡和正、怡和泰、怡和南、泰安栈等号,太古洋行设有太古正、太古惠、太古昌、吉星公等行。
为同外商争衡,华商唐廷枢、徐润在上海南北二市亦各开一行揽载货物,并在英法两租界各设一栈揽载货客。在此期间,轮船招商局附设在上海的揽载行则有长源泰、长发栈、长裕泰、万安楼、信昌隆、大同源等行。在与外商争揽货物的经营中,长源泰、长发栈等行揽载业务尚足生存,几年时间争得运费约40万两之数,揽载搭客亦有万人。但华商揽载行内部舞弊之风极盛,开销甚重,各行栈均发生巨额亏损,难以为继。轮船招商局在光绪九年(1883年)就将所有揽载行关闭。
与此同时,各地客商集资组织报关栈,招待同乡寓客,有的还兼营轮船生意,代客装货、卖票等。各驻沪客商因念及乡谊,各投同乡所设之报关栈。外地在沪所设之行栈,称为“客帮”。当时主要的帮别分南洋、北洋和长江3帮。南洋帮有福州、厦门、汕头、广州、香港、台州、温州等帮,这些客帮都兼营进口,业务大,资力厚,均驻各大楼或在租界租赁房屋;北洋帮有海州、青岛、烟台、济南、威海卫、天津、大连、沈阳、秦皇岛等帮,专营出口生意,大多驻在永安街的新昌泰、利泰昌、东新记及吉祥街的新盛昌等北帮报关栈内;长江帮,有芜湖、大通、安庆、九江、武穴等帮,驻在新开河的长源泰等报关栈。除上述3大帮以外,尚有汉口的汉帮、宜昌的宜帮、南京帮、镇江帮、江北帮、江西帮、川帮、湘帮以及统称内地帮的苏州、杭州、嘉兴、湖州、上饶、玉山、衢州等帮。除上述客帮性质报关栈外,上海本地尚有专职报关行、洋商报关行数十家,以及商店、工厂、公司等在江海关注册自理报关业务的亦有百余家。林林总总的报关行,由于承揽业务比较单纯,规模都较小,其职工组成为:经理1名,副经理1名,会计1名,头等报关员1名,报关员1名,尚有跑街、学徒、打包工和苦力等数人。报关行业务范围,从为客户填写报关单至包揽全部运输报关业务,即代缴关税、栈租及水脚等费用,代管海关“派司”,办理储存货物等。
光绪三十四年后,沪宁、沪杭铁路相继通车,出口转关业务增加,报关行发展至140余家,分属通商各口转运公所、南北市报关公所管辖。前者为经营纱布、面粉、杂粮之大型同业者参加,后者为经营南北杂货之中小型同业者参加,报关行业务略有扩充。民国20年(1931年)铁路局开始办理全国铁路及水路联运,报关业务日益昌盛。民国21年2月1日,《海关管理报关行暂行章程》施行,截至是年6月1日,在江海关注册经营报关业务者,有华商277家,洋商542家。民国24年后,因沪粤、京汉等铁路相继通车,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土产直接分装各地,不再由上海转口,使客帮报关行栈业务大大减少。民国34年后,报关业又有发展,会员与非会员在江海关登记C字牌号注册者有800多号,会员行栈约有600家。至民国36年,经江海关核准登记的报关行有725家(其中外商报关行86家),自理报关业务的中外行商有825家。解放前夕在江海关注册的中外行商(自理业务)和报关行共计2792家,其中报关行910家;自理业务的华商997家、洋商885家。1949年12月24日,《海关管理报关行暂行办法》开始施行。1951年在海关登记的报关行为360家,随着海关管理制度的变革,旧时代遗留下来的报关行经营渐趋萎缩,至1952年仅存70余家。主要的报关行有德义昌和长城报关行。
德义昌报关行成立于民国12年2月。初设于上海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春耕里,民国31年迁至公馆马路(今金陵东路)15弄2号。该行原由华商刘彤云、张纪生合伙经营,资金2000元,民国35年改由张纪生独资经营,资金仅500元。直至1956年9月加入公私合营上海市国际贸易运输公司为止。德义昌报关行以经营揽运古玩出口为主,兼营花边、瓷器、木器、漆器等特种工艺品的揽运,运输方式主要是水运,香港、檀香山、纽约、旧金山等地均在其揽运之列。该行是私营报关转运业中成立较早的一家,也是作为外贸运输代理的第一家报关行。
长城承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民国34年,最初系金城银行渝行投资,民国35年春自重庆移至上海,初设于汉口路110号,后迁广东路51号。民国37年公司改组,金城银行收回资金,遂另行招股,筹集资金。1949年上海、汉口相继解放,上海因海口封锁,业务无法进展,而汉口方面,时粤汉、京汉铁路先后恢复通车,长江航运业务日增,内地与香港间开始办理原车过轨运输,国际贸易运输逐渐开展。长城公司遂于1950年3月将总公司移设汉口,开始办理国际联运业务。在上海的长城公司,于1951年8月参加上海转运报关行第一联营所,根据联营所组织章程规定,长城仍需自行营业。长城自有拖轮、驳船、卡车等运输工具,除揽国际货物运输外,并承运长江航运物资。
1951年8月,各私营报关行普遍存在资金不足、业务清淡的情况,为求生存,遂相互联营,扩大规模。由龚记报关运输行、环球运输有限公司、益记报关运输行、同新泰洽记报关行、俊泰转运行、振记报关行、长城承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南洋报关运输行、慎昌升记行和建昌报关行联合成立转运报关行第一联营所(简称运一联)。主要经营沪港联运业务并以陆路运输为主。是年在广州、深圳、天津设立分所,在香港设立永达行。1952年1月,由元美祥记、益丰、美达、申一4家报关行联合成立了上邑联合转运报关行(简称上邑联),并于1952年12月在天津、1953年5月在深圳两地设立分所,以承运往香港之山海土产、水果、鲜货、蔬菜为主。在两个联营行中,振记、益记、南洋、环球、长城5家仍沿用原单位名义经营业务。除少数几家关闭外,两个联营行一直维持到成立公私合营上海市国际贸易运输公司为止。1953年4月,对外贸易部下达文件,废除报关制度,报关行已无存在之必要。是年12月15日起,上海海关奉命实行许可证办理报关手续,报关行亦逐步撤销。
表12-3 1951~1953年上海转运报关业情况统计表 单位:旧人民币亿元
年份
|
会员数
|
营业额
|
毛利
(%)
|
盈余
|
亏损
|
职工人数
|
资方
人数
|
资方家属参加劳动人数
|
资方代理人数
|
1951
|
591
|
429
(第四季度含运费)
|
40
|
-
|
-
|
5800
|
886
|
164
|
246
|
1952
|
427
|
908
|
65
|
-
|
99
|
5242
|
708
|
157
|
231
|
1953
|
436
|
1440
|
65
|
115
|
-
|
3424
|
654
|
-
|
-
|
1955年转运报关行有335户(其中大部分经营内陆运输),半数以上集中在黄浦区。从业人员1856人,其中职工1278人,资方450人,实职家属75人,资方代理人53人。
表12-4 1955年上海市部分外贸转运报关行名录
单位名称
|
单位名称
|
单位名称
|
义兴公报关运输行
|
龚记转运行
|
大陆运输报关行
|
义记诚转运报关行
|
俊泰转运行
|
义华协记报关运输行
|
沅康运输报关行
|
立基运输报关行
|
达盛公行
|
福兴公报关运输行
|
振记报关行
|
长城承运股份有限公司
|
达隆转运报关行
|
永盛星记转运报关行
|
南洋报关运输行
|
华隆运输报关行
|
恒发报关运输行
|
元大成报关运输行
|
衡兴报关行
|
同新泰洽记报关行
|
茂记报关行
|
建昌转运行
|
沅顺转运报关行
|
立基报关运输行
|
盛记运输报关总行
|
益记报关行
|
永利报关运输行
|
永亨运输报关行
|
泰昌裕运输报关行
|
和兴合记报关行
|
通运长记报关运输行
|
协大昌运输行
|
德义昌报关行
|
通利公车记转运报关行
|
仁和公运输报关行
|
慎昌升记行
|
样丰运输行
|
元美祥记报关行
|
寰球运输有限公司
|
永昌泰寅记报关行
|
元利公报关行
|
益丰报关行
|
申一报关行
|
美达报关行
|
|
1956年上海市转运报关业实行公私合营。经上海市对外贸易局、第三商业局会同决定,将转运报关业经营沪港联运的运一联、上邑联、达盛公、和兴、德义昌、环球、长城、祥丰等私营报关行划归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上海分公司(简称外运上海分公司),由该公司负责组建公私合营公司。
表12-5 1956年公私合营时私营转运报关行情况表
名称
|
资金
|
职工
|
经营范围及运输线路
|
起讫日期
|
德义昌协记报关行
|
2000元
1946年560元
|
8人
|
以揽运古玩出口为主,兼营花边瓷、木器、漆器等特种工艺品;运输路线以水运为主,国内为汉口、重庆等地,国外为檀香山、纽约、旧金山等地。以及香港地区
|
1923年2月~1956年9月17日
|
建昌转运行
|
1945年9月60万元
1950年1月10日
650万元(旧人民币)
|
8人
|
承运货物有杂粮、杂货、棉纱、布匹;水陆运输路线分为华南—广州、汕头、厦门、泉州,包括香港;华北—天津、青岛
|
1940年7月25日~1951年8月1日
|
祥丰转运报关行
|
1949年12月800万元(旧人民币)
|
2人
|
以海运出口为主,主要为五金、玻璃、丝绸、纸张等;以埠际陆运为辅,主要为西药及工业原料等
|
1945年12月~1956年9月17日
|
长城承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
|
股东30余人
|
国际贸易运输(包括与香港原车过轨运输)及报关、国内水陆运输(包括自有拖轮、驳船、卡车运输)等
|
1946年春~1956年9月17日
|
南洋运输行
|
1950年10月100万
元(旧人民币)
|
15人
|
国内外海、陆运输、国外以草帽、棉纱、棉布、古玩为主,国内以棉布、五金、土产为主,并代客户办理保险
|
1946年12月~1956年9月17日
|
环球运输有限公司
|
500万元
1949年1000万元
(旧人民币)
|
20人
|
主要承运进出口物资,又以承运外侨,特别是德侨的行李家具为主,承运路线抵达世界多处;曾自备国光柴油小拖轮一艘及木驳一艘,兼营拖轮木驳业务
|
1946年12月~1956年9月17日
|
和兴运输行
|
800万元
1949年500万元
(旧人民币)
|
7人
|
海运出口,承运杂货及外侨行李
|
1947年7月~1956年9月17日
|
达盛公松记运输报关行
|
200万元(旧人民币)
|
9人
|
陆运为主,包括沪港联运;主要承运药材
|
1950年2月~1956年9月17日
|
上海转运报关业第一联营所(龚记报关运输行、环球运输有限公司、益记报关运输行、同新泰洽记行、俊泰转运行、振记行、长城承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南洋报关运输行、慎昌升记行、建昌转运行)。
|
1亿元(旧人民币)
|
|
进出口转运报关业务,包括沪港联运、港沪抢运、津港联运、青(岛)港联运;承运货物以杂粮、杂货、棉织品、药品等为主,曾抢运过进口的化工原料、合金属、仪器等
|
1951年8月1日~1956年9月17日
|
上邑联合转运报关行(元美祥记报关行、益丰报关行、美达报关行、申一报关行)。
|
人民币1万元
|
48人
|
山海土产、水果、鲜货、蔬菜为主,承运地区以香港为主,内地为辅
|
1952年1月~1956年9月17日
|
1956年9月11日,公私合营上海市国际贸易运输公司成立。公司除受中国外运上海分公司领导外,并受上海市国际贸易公私合营总管理处的领导。合营公司的经营范围,主要是办理沪港联运、出入国境旅客侨民的行李托运,以及有关对外贸易进口商品的运输报关等业务。
1957年2月,合营公司并入外运上海分公司,以适应外贸运输线长、业务面广的需要。合并后,对外仍保留公私合营名义。
80年代以前的20多年间,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手续的,有外贸公司的业务办事员,但大量的报关业务均由外运上海分公司、上海外轮代理公司等单位承办。1980年起,海关又实行报关单制度,上海海关设立报关台,接受报关。1985年,报关单位陆续按规定向海关注册。是年底,上海关区经审核符合注册登记条件并发给《报关登记证明书》的有262个单位。其中代客办理贸易性货物的5个,代客办理非贸易性物品的17个,各类外贸公司、工贸公司及有外贸经营权、报关权的单位90个,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企业报关单位78个,来料加工、补偿贸易、维修站、保税仓库、保税工厂等报关单位72个。有1020名报关员分10批接受了海关的报关培训,其中925名经考核合格发给了报关员证件。1986年,上海海关经审核,还准予在上海报关进出口货物的特区外贸公司如深圳经济特区对外贸易集团等共13家。1992年1~10月,就有885家获准报关注册。截至1995年3月底,上海关区共有报关员10345名,获得报关注册登记的单位共有12306家(其中专业报关行34家、代理报关行98家、自理报关单位12174家)。
表12-6 1995年上海市专业报关行名录
报关行名称
|
报关行名称
|
报关行名称
|
上海三通报关行
|
上海聚运报关行
|
上海崇明报关有限公司
|
上海远洋汽奥报关服务公司
|
上海海信报关行
|
上海青浦报关行
|
上海欣海报关有限公司
|
上海兴亚报关有限公司
|
上海福德海报关有限公司
|
上海金海报关实业有限公司
|
上海嘉定报关有限公司
|
上海艺华报关有限公司
|
上海经贸淞海报关公司
|
上海中亚报关实业有限公司
|
上海松江报关有限公司
|
上海金意报关公司
|
上海兴旺报关有限公司
|
上海申景报关中心
|
上海经贸虹桥报关公司
|
上海鸿翔报关有限公司
|
上海南汇报关实业有限公司
|
上海远东报关实业公司
|
上海申联报关行
|
上海裕民报关实业有限公司
|
上海顺通报关公司
|
上海金山报关有限公司
|
上海闵康报关有限公司
|
上海华源报关行有限公司
|
上海利洋报关有限公司
|
上海臻君报关有限公司
|
上海白玉兰报关代理有限公司
|
上海嘉顿报关有限公司
|
|
上海国际经贸报关行
|
上海创业报关有限公司
|
|
二、国际货运总代理
1953年1月26日,中国陆运公司上海分公司(简称陆运上海分公司)于上海中山东一路27号成立。公司设海运科(对外称中国海外运输公司上海办事处)。
陆运上海分公司成立初期,人员来自四面八方,运输业务比较生疏,公司遂组织有关职工分别向陆、海、空运输管理部门和海关、税务、邮局等12个业务单位进行调研学习,丰富业务知识。对上海港口亦分别作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码头仓库容量、浮筒位置、码头吃水深度、可停船舶之岸长、码头容量、照明、起重等设施情况。还走访了上海外商轮船公司,并与外商代理公司挂钩联系,掌握国外船只动态。时在上海的外商代理公司有太古公司、怡和洋行、宝隆洋行、挪威轮船公司、法国邮船公司、维昌洋行、捷成洋行、保和有限公司、美隆洋行、百利有限公司、蓝烟囱有限公司、英国东方轮船公司、英印轮船公司、东方及澳州轮船公司等。
陆运上海分公司的经营范围为:接运到港海运物资,办理监卸、入仓、报关、报验工作;负责铁路进口物资在国境站的换装、分拨、交接,并办理铁路运输损失事故中的理残及保险工作;承办中国进出口公司部分物资接交;办理空运、邮运进口物资的运输。1953年2月下旬,陆运上海分公司接运第一艘外籍货轮是瑞典的基那兰特轮。该轮装载纸浆2.44万件,重4100吨;纸张7197件,重1681吨。由于公司职工有前一时期的业务准备,顺利地完成了接交任务。是年3~12月,公司共接交进口货物9万吨。进口物资到港,历来采取卸船进仓储存等待货主提取的办法,进口大量到货时,码头仓库经常不敷使用。陆运上海分公司推广天津港“船边放货”工作方法,根据上海码头的具体条件,采用了“船边拨交”的接运方式,边卸边向货主拨交,做到卸完拨完,加快货运速度,缓解进口到货积聚港口的矛盾。1953年94.98%的到货实行了“船边接交”,一改上海港沿袭历史的传统接交方式,推动货运业务的进展,并为国家及货主节约了资金。
1954年3月,陆运上海分公司提出“试办出口运输业务方案”。根据这一方案,公司在出口运输方面承担制单、订舱、提货发货、刷唛、保险、报关、验关验税、装车装船等多种环节的工作。是年6月公司以对苏陆运茶叶为对象,实行出口运输方案,取得经验后又接办中国工业品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出运任务。至1955年3月,接办出口任务总吨位计3.53万吨,其中茶叶分公司2.32万吨;工业品公司1.21万吨。试办出口运输工作,仅进行了10个月,于1955年3月遵照上级指令而停止试办。
1955年4月,中国陆运公司改组为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陆运上海分公司亦改称为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上海分公司(简称外运上海分公司)。原中国海外运输公司驻波兰商务参赞处格丹尼亚办公室和驻罗马尼亚商务参赞处有关港口装船配载等业务工作,开始划归外运上海分公司管辖。中国海外运输公司改为中国租船公司。中国租船公司办理海外运输的工作人员,此时亦调入外运上海分公司。1955年7月中国租船公司并入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但对外仍挂中国租船公司牌子。对外运输公司的业务范围是:办理海运进口物资的装船、配载、运输、保险及货物到达国内港口的拨交工作,国外港口运输单据亦统一由运输公司办理;代办出口物资装船、配载、运输、保险、保管工作;承办在铁路联运中,进口物资有关国外错发错运的变更和出口物资的错误订正,陆、空、邮、江进出口物资的运输交接及统计;接受用货部门委托,办理进口物资的代运工作;接受委托办理海运陆运进口各国使领馆自用物资和过境物资在中国境内的代运、转运工作;办理海、陆运转口物资国内转运、保险和口岸接交;办理有关进出口物资运输保险与索赔;受理国内有关国际市场租船业务等。
外运上海分公司成立前后,仅承担海运进口的接交工作,海运出口业务概由外商船公司或代理行经营。其时上海港经营此项业务的有百利洋行、宝隆洋行、维昌洋行、法国邮船公司、挪威轮船公司等。外商轮船公司从其经营的利益出发,在运费价格上,一味争高嫌低,致使低运价货物无人问津,对出口计划的完成带来影响。1955年8月起,各外贸进出口公司出口订舱工作,改由外运上海分公司统一办理。要承办全部低运价的货运,公司在运输力量上尚有困难。当时的运输力量,一是靠租船,二是靠和波兰联营的中波轮船公司,完成大量的外运任务,仍需依靠外商班轮。外运上海分公司只得采取高低运价搭配等措施,来缓解外商争高嫌低阻碍对外运输的矛盾。
1956年,外运上海分公司恢复接办出口运输业务。始接中国进出口公司、中国杂品进出口公司、中国丝绸进出口公司的海运出口运输业务。范围仅限于码头接货、报关、装船、取提单。1957年3月起,扩大接运出口运输范围,办理所有海陆空邮运的出口运输业务,包括市内搬运、产地拨运。国内转口、国际联运和国内调拨等。1957年10月和1958年3月,国家先后发出了外贸运输工作集中统一办理的规定,此后,外运上海分公司开始全面接办各进出口公司运输业务。
此时,上海尚无远洋船队,运输依赖外商船只,运输价格时为远东水脚公会等垄断集团所操纵,所定运输价格很不合理。进口货物运输价格低于出口运输价格,出口货物的高价运输,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1958年初,对外贸易部、交通部决定在降低运价上与远东水脚公会交涉,力争降低出口货物的运输价格。外运上海分公司联合外轮代理公司,从近洋运输水脚公会入手,交涉降低运价,降价获得成功,进而与远东水脚公会交涉,提出“若不降价,将不再预订舱位”等措施,迫使远洋运输降低价格,经多次交涉,远东水脚公会不得不同意降价。是年6月,对外贸易部和交通部在上海港召开了全国运价工作会议,肯定上海分公司的做法,自此,中方在海洋运输价格上有了主动权。1958年节约外汇运输费518万美元,占全年外汇运费总支出的1/3。
1978年,外运上海分公司增加了空运、海陆集装箱运输、国际多式联运和航空快件运输等业务。由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得到很大发展,外运上海分公司运输业务更为繁重,为适应外运任务的需要,公司先后与外商联营、合资,建立境外国际贸易运输网点,拓宽对外贸易运输业务的经营。至80年代中期止,外运上海分公司成为上海口岸国际货运总代理企业。
[图12-2 中国外运上海分公司货运代理]
表12-7 1984~1992年上海市外贸运输境外部分合资企业一览表
企业名称
|
开业日期
|
设点所在国家地区
|
参资企业名称
|
投资金额
|
主要经营项目
|
金发船务有限公司
|
1984年4月23日
|
香港
|
外运上海分公司
香港华润集团
新海航业有限公司
上海市外经贸委
香港上海实业公司
|
20万港元
|
上海外经贸委下属船舶和货运代理业务
|
东航船务有限公司
|
1984年11月27日
|
香港
|
外运上海分公司
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
日本东方轮船公司
香港华夏公司
|
|
上海至欧洲的远洋运输业务
|
海桥企业有限公司
|
1984年12月
|
日本东京
|
外运上海分公司
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
日本川崎汽船株式会社
|
|
上海至日本航线和上海至美国经日本中转的集装箱支线业务
|
隆发船务(东航)有限公司
|
1985年5月9日
|
巴拿马
|
外运上海分公司
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
日本东方轮船公司
香港华夏公司
|
100万美元
|
远洋运输业务
|
华航轮航业有限公司
|
1986年9月18日
|
香港
|
外运上海分公司
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
香港华夏公司
|
125万美元
|
海洋运输和进出口揽货业务
|
满强航运有限公司
|
1988年2月8日
|
香港
|
外运上海分公司
锦江集团
满强装卸有限公司
亚洲旅行社
|
400万港元
|
货运、驳运及其他运输业务
|
长锦轮船有限公司
|
1988年8月19日
|
韩国
|
外运上海分公司
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
外运天津分公司
东南亚船务集团
|
500万美元
|
上海至韩国(釜山)集装箱航线运输业务
|
申湾航运有限公司
|
1989年7月4日
|
新加坡
|
外运上海分公司
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
新加坡源源有限公司
|
60万美元
|
海洋运输业务
|
金发集装箱租赁有限公司
|
1989年8月
|
香港
|
外运上海分公司
新海航业有限公司
金发船务有限公司
|
10万港元
|
集装箱租赁和买卖业务
|
通和实业有限公司
|
1989年10月30日
|
香港
|
外运上海分公司
上海锦江航运公司
香港怡和集团所
属辉腾公司
|
60万港元
|
货运代理、船务代理、集装箱租赁买卖业务
|
伟航船务有限公司
|
1989年11月
|
香港
|
外运上海分公司
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
东航船务有限公司
|
5000万港元
|
货运代理及东航船务有限公司的船货业务
|
申阿国际(迪拜)公司
|
1989年12月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
|
外运上海分公司
上海外贸服装、丝绸、机械、畜产、工艺、食品、茶叶、五矿、化工、医保、针织和新联公司
|
82万美元
|
进出口代理、运输、独资、合资承包工程、劳务及技术输出业务
|
达辉船务有限公司
|
1990年4月20日
|
香港
|
外运上海分公司
富晶公司
|
51万美元
|
国际集装箱堆存、装拆箱、存仓、分拨、中转运输、仓储业务
|
中荷货运有限公司
|
1992年12月14日
|
香港
|
外运上海分公司
|
40万港元
|
海空货运业务
|
申美捷运有限公司
|
1992年12月14日
|
美国
|
外运上海分公司
美国集团
|
10万美元
|
进出口货物运输代理、国际多式联运、仓储、集运、分拨进出口贸易业务
|
金发实业有限公司
|
1993年7月1日
|
香港
|
外运上海分公司
金发船务有限公司
|
100万港元
|
贸易、货运代理、租船等业务
|
华捷船务有限公司
|
1993年10月16日
|
新加坡
|
外运上海分公司
新海航业有限公司
新加坡太平船务公司
海外公司
新加坡源源有限公司
|
50万新元
|
船舶运输、租船、船舶代理、货运代理、船舶买卖、贸易等业务
|
华海船务有限公司
|
|
香港
|
外运上海分公司
新海航业有限公司
香港捷旭有限公司
|
100万港元
|
船舶管理、船务代理、货运代理业务
|
通通(美国)有限公司
|
1992年3月23日
|
美国
|
外运上海分公司
通通有限公司
|
|
钢铁设备拆仓运输业务
|
新联贸易有限公司
(俄)
|
1992年9月21日
|
上海
|
新联船业有限公司
联合贸易公司
外运上海分公司
农业银行上海分行
|
5万美元
|
进出口贸易运输代理、船舶及货物代理、储运、中转等业务
|
表12-8 1995年上海市外贸运输境外主要网点情况表
境外网点名称
|
国别地区
|
经营业务
|
中国外运驻欧洲代表处
|
德国(汉堡)
|
进口订舱
|
中国外运驻意大利代表处
|
意大利(米兰)
|
进口订舱
|
中国外运驻日本代表处
|
日本(东京)
|
进口订舱
|
中国外运驻美国代表处
|
美国(新泽西州)
|
进口订舱
|
中国物流服务有限公司
|
日本(东京)
|
进口订舱
|
中国外运驻加拿大代表处
|
加拿大(温哥华)
|
进口订舱
|
华运公司
|
美国(纽约)
|
进口订舱
|
金发公司
|
香港
|
进口订舱
|
华捷船务有限公司
|
新加坡
|
船务代理
|
源源有限公司
|
新加坡
|
船务代理
|
源源有限公司
|
马来西亚
|
船务代理
|
四福有限公司
|
马来西亚
|
船务代理
|
英国空运公司
|
英国(伦敦)
|
空运互为代理
|
德迅公司
|
德国法兰克福
|
空运互为代理
|
辛克公司
|
|
空运互为代理
|
卡贝尔松公司
|
法国(巴黎)
|
空运互为代理
|
泛亚班拿公司
|
|
空运互为代理
|
依美列公司
|
|
空运互为代理
|
华运公司
|
美国(纽约)
|
空运互为代理
|
合力公司
|
香港
|
空运互为代理
|
金发船务有限公司
|
香港
|
空运互为代理
|
日通公司
|
日本(东京)
|
空运互为代理
|
日新公司
|
日本(东京)
|
空运互为代理
|
近铁公司
|
日本(东京)
|
空运互为代理
|
阪急公司
|
日本(东京)
|
空运互为代理
|
三、多元经营
改革开放,多元发展,打破了原外运公司独家经营的局面。1984年11月3日,国务院关于改革中国国际海洋运输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从事国际海洋运输的企业,既要实行经营范围的合理分工,又要积极发展经济合作和开展竞争。”1985年5月25日,上海口岸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国务院口岸领导小组关于中国远洋运输公司、中国外贸运输总公司两公司业务交叉问题的指示精神,结合上海的具体情况规定:外运总公司的自营船29艘和该公司合营船36艘到上海口岸,在试行一年中均由外运上海分公司进行船舶代理业务,其余外贸船舶无论国轮、外轮、合资船等仍由上海外轮代理公司进行船舶代理业务。允许两公司之间在船舶代理和货物代理业务上有部分交叉经营。
随着外贸运输体制改革的深入,外贸运输业有了大的发展。1988年,经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核准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有14家: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国外轮代理总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中国外轮代理总公司上海货运部、环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金陵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钱塘公司、中国成套设备出口总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国铁路对外服务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市对外服务公司、上海速递服务公司。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有4家:大通空运(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华贸服务公司、上海联集挂衣服务公司、上海华安实业有限公司。1992年底,上海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发展到33家。
为了强化管理,推动上海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的需要,1992年7月,上海市国际货运代理协会成立。协会确立指导、服务、协调、保护的方针,加强了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管理。1993年后,针对货运代理空运市场、海运市场存在乱收费等问题,协会及时提出《关于加强国际货运代理市场管理的几点建议》,制止乱收费等现象的发生。对空运出口业务收费进行规范,并报市物价局同意公布执行。货运代理开展市场竞争后,经营中积欠运费严重。至1994年末,共积欠运费9000万美元。协会通过协调,公布欠款单位名单,帮助会员单位催讨拖欠款项。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管理规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有了专业法规,催讨欠款必要时可采取法律行动,以维护企业正当权益。
1995年底,上海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已有126家,境外货运代理企业在上海设办事处的达400家。代理的货运量占上海外贸货运量的90%以上。上海地区从事国际货运代理经营、联营、咨询业务的企业,其办事处或代表处总数达660余家。外贸运输改革的竞争机制,为外贸运输多元经营创造了条件,多元经营也改变了外运上海分公司货运总代理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