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气候特征 2003/10/30 14:21:34
一、雷暴日数
上海雷暴记载始见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据徐家汇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至民国30年(1941年)、1951~1955年和龙华站1956~1990年观测资料,雷暴日数年均24.7天,最多49天(1956年),最少10天(1937、1940年)。连续雷暴日最长达12天(1956年7月5~16日)。全市凡有1个气象台站出现雷暴即作为上海市雷暴日,1959~1990年,雷暴日年均53.9天,最多84天(1963年),最少29天(1978年)。连续雷暴日最长达14天(1963、1976年)。百年来从市区单站雷暴日的统计数据看,19世纪80年代处于少雷暴时期,90年代逐步增多,至20世纪20年代又趋减少,30年代为雷暴最少时期,到50~60年代为雷暴日最多的时期,而70~80年代雷暴日又略呈减少趋势。雷暴全年各月均有可能出现,主要发生在春夏到初秋季节的3~9月,累年各月平均雷暴日均在3天以上,7、8月雷暴最多,累年平均分别为13.8天和11.9天。10月至次年2月,累年平均都不到1天。初雷日平均出现在3月2日,最早为1月12日(1966年),最晚为4月7日(1963、1968、1975年)。终雷日平均为10月20日,最早为9月3日(1988年),最晚为12月31日(1974年)。全年平均雷暴期为223天,最长316天(1974年),最短160天(1980年)。
二、雷暴分类
影响上海的雷暴主要有锋面和无锋面两类。前者又分冷锋、暖锋、静止锋、气旋波4种天气型,后者又分气团、暖区、热带气旋3种天气型。主要天气型为静止锋、气团、冷锋和暖区4型,共占总数95.6%。
上海雷景分类统计表
类型
|
有锋面
|
无锋面
|
|||||
冷锋
|
暖锋
|
静止锋
|
气旋波
|
气团
|
暖区
|
热带气旋
|
|
频率
(%)
|
21.5
|
1.3
|
33.2
|
0.9
|
28.3
|
12.6
|
2.2
|
56.9
|
43.1
|
三、雷暴日变化
雷暴有明显的日变化。一日间出现雷暴最多的在15~17时,峰值在16时;最少在6~10时,谷值在9时。不同季节,雷暴日变化有差异,春季各月夜间多于白天,20时前后和后半夜到早晨各有一峰值,中午前后出现最少。夏季各月雷暴日变化趋势与全年平均一致,而下午的高峰期更为突出。
四、雷暴影响范围和地理分布
雷暴为局部性天气。一个雷暴的影响范围一般为数十千米,同一个雷暴日内,可有许多个雷暴影响上海,一个雷暴日内全市均受其影响属少数。1961~1990年,影响全市或接近影响全市的雷暴日占总数29.1%。70.9%的雷暴日仅影响部分县区,其中29.4%只影响1~2个县区。
1961~1990年上海雷暴影响范围统计表
项目
|
合计
|
影响县(或区)数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
雷暴日数(天)
|
1614
|
302
|
173
|
107
|
101
|
96
|
86
|
88
|
99
|
93
|
109
|
360
|
百分率
(%)
|
100
|
18.7
|
10.7
|
6.6
|
6.3
|
5.9
|
5.3
|
5.5
|
6.1
|
5.8
|
6.8
|
22.3
|
100
|
29.4
|
41.5
|
29.1
|
雷暴地理分布:多雷暴区有两个地区带:一在市东北从崇明、宝山、川沙、南汇县沿长江、东海一带,崇明站年均雷暴日达32.4天,为全市之最。二在市西南从金山县至青浦县一带,金山站年均雷暴日达31.5天,次于崇明站。上述东北、西南两多雷暴带之间,从嘉定、上海至奉贤县为相对少雷暴带,奉贤站年平均雷暴日27.0天,为全市最少。
五、雷暴天气
雷暴常伴有大风和降水等,其灾害除由雷击直接造成外,主要由其伴生的大风、暴雨、冰雹、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所致。按极大风力≥8级大风、1小时雨量≥20毫米暴雨、以及冰雹、龙卷风、雷击5项中,出现一种作为强雷暴天气为标准,1959~1990年,上海共出现强雷暴天气765天,年均23.9天,最多年44天(1987年),最少年12天(1959、1978年)。强雷暴中伴有大风者共405天,年均12.7天;伴有暴雨者共485天,年均15.2天;伴有冰雹者共126天,年均3.9天;伴有龙卷风者共86天,年均2.7天;伴有雷击灾害者共97天,年均3.0天。
强雷暴天气以盛夏7、8月为多,月均5~7天;初夏和初秋之6、9月次之,月均3~4天;春季3~5月相对较少,月均1~2天;秋冬季10~2月偶见。春季(3~5月)的强雷暴中,出现雷暴大风的几率明显高于雷暴雨,而夏季和初秋(6~9月)的强雷暴中出现雷暴雨的几率高于雷暴大风,尤以9月最高。强雷暴天气中,出现冰雹、龙卷风、雷击的几率均较小。冰雹出现几率各月均小于30%,而春季略高于夏季;龙卷风、雷击出现几率各月均小于20%,均以7月为最高。
1959~1990年上海各月强雷暴平均日数及其出现各类灾害性天气几率统计表
项目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
强雷暴日数
(天)
|
|
0.1
|
0.9
|
1.6
|
1.7
|
3.l
|
6.7
|
5.8
|
3.6
|
0.2
|
0.1
|
0.06
|
23.9
|
|
出
现
几
率
%
|
雷暴大风
|
|
75
|
90
|
83
|
72
|
46
|
54
|
48
|
33
|
29
|
100
|
100
|
|
雷暴雨
|
|
|
10
|
27
|
44
|
47
|
69
|
73
|
82
|
71
|
33
|
|
|
|
冰雹
|
|
25
|
30
|
23
|
26
|
18
|
14
|
17
|
9
|
14
|
|
|
|
|
龙卷风
|
|
|
13
|
4
|
11
|
6
|
16
|
12
|
9
|
14
|
|
|
|
|
雷击
|
|
|
17
|
10
|
9
|
7
|
19
|
10
|
14
|
1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