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活管理 2003/10/21 10:42:25
一、机构
自1977年起,化工局办公室行政科开始兼管各企、事业单位的生活管理,局办公室成立生活科,负责指导各企、事业单位的食堂、托儿所、绿化、浴室、医疗卫生、妇幼保健等工作。生活科设专职干部3人。各公司企、事业单位均相应设有专职干部,形成了全系统的生活管理网络。到1990年末,化工系统生活战线职工约6000人,其中行政科长177人、财务核算员350人、管理员175人。
二、食堂
解放前,上海化学工业小厂居多,大多数工厂不设食堂,即使有也只能作简单的饭菜,不具备就餐条件,家在上海的工人为了节省开支,多数带饭,单身汉也有自费吃包饭的,每月每客约7元,少数企业只对资方、职员供应午餐。
解放以后,人民政府重视工人的劳保福利,在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同时,原无食堂的企业普遍办起职工食堂。由于受场地限制,大部分食堂仅有饭菜制作和供售窗口,设施简陋,炊事人员的劳动强度较高。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各厂开始翻建、扩建或新建食堂,部分工厂的食堂还兼作会场,食堂设施有所改善,一般都配置绞肉机、蒸饭箱、面粉搅拌机,但炊事人员的劳动强度仍然较高。当时,只有少数企业设有密封间、荤素菜分售部、熟食间、煮面间,并建立规章制度,加强食品卫生检验,实行民主管理,定期公布帐目。
1985~1990年6年中,各单位用于食堂的资金有所增加。1985年,全局开始抓生活达标工作,重点改善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环境,改造和新建了各类生活设施共计30.36万平方米,总投资891.44万元,达标率90%以上。至1988年,所有企、事业单位全部达到市总工会、市经委的生活设施标准。全系统被市评为生活设施全优企业2家,先进集体10家,食堂总面积5.91万平方米,其中厨房面积3.79万平方米,冰库面积7967.39平方米、调味品库面积2522.64平方米、粮库面积3497.3平方米。
1987~1990年,全局多次组织开展炊事人员技术比武活动和技术培训考核,以提高技术业务素质。1987年有517名三级厨师参加,1989年有65名二级厨师参加,1990年有120名三级点心师参加。1987年,同时组织914名四级点心工和厨工参加应知考试。1989~1990年,组织159名财会人员参加食堂财会学习班。1987~1990年共有281人参加三级厨师学习班,64人参加三级点心师学习班,累计参加技术比武和技术培训的人数达1206人/次。至1990年末,全系统175个食堂共有炊事员4324人,其中,二级厨师42人、三级厨师427人、二级点心师30人、三级点心师222人、财会人员159人。
1989年开展文明食堂活动,全局175个食堂,其中已办成“规范化”食堂的有103个、局级文明食堂14个,其中上海溶剂厂、胶鞋六厂、化工机械一厂的食堂自1989年起连续3年被命名为市级文明食堂。全局自1983~1989年,连续7年未发生食物中毒事故。
三、托儿所
自1951年起,化工企业为解决职工子女在家无人照顾的后顾之忧,一般均设有哺乳室,在女职工集中的单位,则因陋就简办托儿所。以后,各厂托儿所的条件开始有了改善,面积有所扩大。全局52所托儿所,从1985~1990年,相继组织保育员培训学习,1990年底总共有一级保育员24人、二级保育员116人、三级保育员132人。
四、医务室
解放以后,大多数化工厂相继建立医务室,小厂设红十字急救药箱,但设施比较简陋。配置1~2名经短期培训的工人医生,负责职工的简易门诊处理。对没有条件处理的疾病均转劳保医院治疗。
1964年、1965年,吸收大中专毕业的卫技人员充实医务室力量,补充药品及医疗设备和建立相应的医疗管理制度。1979年之后,化工局加强对各企业医务保健工作的管理,由于各企业的领导对医务室的重视,使医务室的危房、漏房得到了改、扩、建,并添置了多种医疗设备。各企业具体情况不同,医务条件差距比较明显。条件较好的卫生科设施配套齐全,布局合理科学,一般都设有挂号间、门诊室(内、外科)、中医门诊室(兼针灸推拿)、治疗室(兼外科、手术室)、化验室、肠道门诊室(兼肝炎门诊)、办公室(兼工业卫生室)、妇科室(兼孕妇休息室)、妇女冲洗室、理疗室(兼观察室)、急诊室、注射室、药房间、药库、值班室。医疗设备有心电图机和显微镜、高压消毒锅、红外线照射灯、立式放大灯、电按摩器等。急救设施有救护车、担架、急救箱、氧气袋(氧气瓶)。小型企业设保健站或保健室,规模比较小,医疗设施简易,一般只有门诊室(内、外科)、肠道肝炎室、妇科(兼工业卫生室)、妇女冲洗室、注射室、药房间、药库。医疗设备有心电图机、高压消毒锅、红外线照射灯室。急救设施有担架、急救箱、氧气袋。由于卫生科、保健站、保健室的建立,扩大了医疗服务项目,减少了转诊率,提高了治疗效果。各企业的保健室、保健站、卫生科在1984年相继建立了工业卫生的测试、监护与系列管理制度和3年l次的职工健康监护检查,并建立职工健康监护卡,开展对全厂职工的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治疗及慢性病的系统治疗。1980年市卫生局对医务人员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此后又对医务人员进行定职晋级。至1990年,全局经过考试获得主任医师职称的2人、副主任医师25人、主管医师216人、主管药师2人、主管护师4人、主管检验师6人、医师408人、护师25人、药剂师8人、检验师14人、技师3人、医士295人、护士74人、药剂士43人、检验士31人、其他人员127人。1990年末,全局共有医务人员1283人,文化程度均在大中专以上的水平。为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和基本功的熟练程度,每年都进行医务人员智力竞赛、四大救护、心肺复苏操作比赛以及病史书写质量比赛。至1990年底,全局共有卫生科18所、保健站74所、保健室59所。1986年获市文明卫生科(保健站、室)6所。1988年获市文明卫生科(保健站、室)10所。1990年获文明卫生科(保健站、室)12所、市十佳保健站1所和市十佳个人1人。
上海市化学工业局获市文明卫生科(保健室)企业一览表
年份
|
单位
|
1986
|
正泰橡胶厂、化机一厂.川沙化工厂、染料化工厂、染料化工四厂、气门嘴厂。
|
1988
|
正泰橡胶厂、上海化工厂、化工机械一厂、上海农药厂、天原化工厂、川沙化工厂、染料化工八厂、染料化工四厂、橡胶制品一厂、涂料制罐厂。
|
1990
|
氯碱总厂、正泰橡胶厂、化工机械一厂、天原化工厂、上海化工厂、大孚橡胶厂、橡胶制品一厂、染料化工八厂、川沙化工厂、嘉定化肥厂、涂料制罐厂、染料化工四厂。
|
上海市化学工业局获市十佳保健站名单
年份
|
单位
|
1990年
|
化工机械一厂
|
上海市化学工业局获市十佳个人名单
年份
|
单位
|
姓名
|
1990
|
上海农药厂
|
黄菊香
|
五、妇幼保健、计划生育
化工局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工作始于1980年,加强了女工“四期”(青春期、月经期、怀孕期、哺乳期)保护,建立了早孕立卡制度(怀孕12周)推行了孕妇定期去医院作产前检查及围产期保健、访视产妇、宣传卫生知识和避孕知识、婴幼儿喂奶、幼儿教育。同时对女工怀孕7个月以上及哺乳期喂奶时间等有关待遇作了规定:女工妊娠期的产前检查作公假处理,对有困难的产妇产休期和更年期的女职工在工作安排上给予适当照顾。各企业保健站、卫生科每1~2年进行1次妇科普查,使患有妇科疾病的能早期发现得到及时治疗。1989年以来,大中型企业的保健站、卫生科都配备了专职妇科医师,开设了妇科门诊,开展妇科疾病防治工作及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工作由党、政、工、团、妇女代表等人组成领导小组。1981年以来,制定了计划生育制度和奖惩条例,开展了宣传教育,并由工会负责组织女工委员分头工作,确保每年能基本完成计划生育的各项指标。人流率从要求的3%降至1%以下,计划生育率100%,清除了计划外的2胎,晚婚率100%、晚育率95%以上、独生子女领证率100%、节育率80%以上。
上海市化学工业局职工节育情况统计表
单位:人
年份
|
育龄妇女数
|
已落实节育措施数
|
节育率%
|
|||||||
避孕药
|
放环
|
女扎
|
男扎
|
外用药膜
|
避孕工具
|
其他
|
||||
口服
|
注射
|
|||||||||
1988
|
48787
|
35960
|
73
|
16642
|
1762
|
221
|
1127
|
6600
|
697
|
81.50
|
1989
|
44442
|
1320
|
103
|
19100
|
2538
|
224
|
240
|
5906
|
740
|
82.68
|
1990
|
45756
|
2068
|
154
|
25744
|
1364
|
79
|
324
|
5887
|
815
|
88.24
|
六、浴室
70年代前的浴室,多数系平房砖木结构,水泥地坪,设施简陋,有些单位采取男女分期使用1个浴室。随着企业生产发展,职工人数增加,开始修建扩建或新建浴室。改善后的浴室一般为2层楼房,上层为女浴室,底层为男浴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马赛克地坪,瓷砖贴面,宽敞明亮,并配备男女更衣箱、火炉或水汀片,并设专人管理。自80年代后期,大中型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有提高,同时为配合企业上等级,不断改善浴室内装饰趋向现代化。如按装通风排气设施,达到了冬暖夏凉的舒适环境,职工洗澡拥挤的状况亦得到了解决。
七、工厂绿化
1979年国务院发出“绿化祖国,美化环境,造福人类”的植树造林号召后,各企业开始重视绿化工作,市区小厂、老厂在场地狭小、厂房拥挤的状况下,发动群众,利用原有的基础,见缝插绿,挖掘场地。如在屋顶阳台、道路两旁、车间周围砌筑花坛。添置花盆,栽种月季、米兰、铁树,由科室和指定部门分管护理。为适合化工特点,在厂区内种植适应酸碱气雾的常绿乔灌木和花卉,有的还在墙上种植爬山虎;有条件的厂建造了玻璃花棚、暖房,培植花卉,兴起盆花培植插花艺术。从1984年以来,上海橡胶厂连续8年被评为上海市绿化先进单位,至1986年被评为上海市绿化模范集体和全国绿化先进单位,1987~1990年被评为上海市花园式单位。天原化工厂从1978~1982年连续几年被长宁区评为绿化先进单位,从1982~1990年间连续五年被评为上海市绿化先进单位。不少形成了绿化景观融为一体的花园式工厂并建立健全了绿化分块二级(局对企业、企业对部门班组)保管制度。
八、宿舍
在50年代位于郊区的化工企业,备有简陋的集体宿舍,大都是些芦棚、阁楼或租借民房,设施简单。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由于职工人数大幅度增加,各厂纷纷拨款建造集体宿舍楼。室内设计注意通风,并装有纱门、纱窗、吊扇。备有写字台、椅子、更衣橱、碗柜、晒衣架,并有专人管理。以后,又增设文娱室,并备有彩电、放像机等设施。同时,建立入宿制度、卫生制度、室内卫生值日制度、巡回检查制度,由厂爱卫会督促检查。居住者自己负担水、电费,每月0.30~2.00元在工资中扣除。宿舍管理实行评比;上海硫酸厂因为成绩突出,1982年被化工部评为先进宿舍的称号。吴泾化工总厂由于加强对集体宿舍的管理,1990年被评为局级文明班组。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住宿人员逐年减少,部分宿舍经过改造后,作为公房分配给本厂职工,以缓解职工住房困难。至1990年底,尚余40家企业有集体宿舍,总面积2.28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