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 2003/10/21 10:45:16
一、化工产品的出口
早在抗日战争以前,上海就有橡胶制品、油漆出口到东南亚,如振华油漆厂的飞虎牌油漆在民国24年(1935年)就委托“永安祥办庄”总代理销往除荷属东印度、安南以外的南洋各地,年销量20万美元,外销量占该厂总产量的80%,占南洋油漆市场的20%,飞虎牌油漆和虎标万金油、虎牌面粉被誉为“南洋三虎”。
解放初期,上海化工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受帝国主义的禁运、封锁而停滞不前。经过对没收国民政府官僚资本转为国营的化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以及1957年化工局成立后加强化工基本建设;吴泾、桃浦化工区的大中型化工企业在“二五”期间先后竣工投产,为化工产品的扩大出口打下了基础。化工局所属企业产品的出口外销从1954年开始缓慢发展,当时纳入出口计划并具有一定数量的化工产品有:轮胎、胶鞋、轻质碳酸钙、染料、油漆、磷酸三钠、红丹、电玉粉。氧化铁、漂粉精、重质碳酸钙、氯化锌、合成樟脑、传动带、三角带、运输带、风扇带、丙酮、丁醇、甲醛、油酸、力车胎、柳酸甲酯、苯二甲酸二丁酯、胶木粉等。由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自然灾害以及中苏关系变动等影响,化工产品出口自1959年起至1961年逐渐下降,与1958年相比年平均下降13%。经过国民经济调整,出口渐趋恢复,至1965年出口收汇额同1958年和1961年相比分别增长1.17倍和2.3倍。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阻滞了出口增长速度。1967~1976年中出口收汇额低于1966年的就有5年,在这10年内化工产品的出口收汇年平均增长速度仅为13.1%,比调整期的年平均出口收汇增长速度下降6.7%。“文化大革命”结束,拨乱反正,外贸恢复正常,推动化工产品出口,1979~1980年出口收汇迅猛增长,1980年出口收汇额比1976年增长2.27倍,年平均增长速度达34.5%。
1983年后,化工局积极采取措施扶持企业生产,对某些化工产品因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等影响产量、质量而不能满足外销需要的,经工贸双方协商,可以外汇及人民币贷款用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增添国内配套生产设施,扩建厂房等,即用“两贷项目”的办法提高出口品的产、质量。项目竣工投产后新增的外销商品,外贸按协议收购,收汇额先还项目的外汇贷款;增加内销所得利润税前还人民币贷款。其他如以进养出、技改扩产、出口奖励、技术引进、合作补偿等措施,结果是加快了产品升级换代,有些产品填补了空白,有些改变了结构,有些提高了质量,增加了产量和品种,从而增加了化工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的竞争能力,扩大了出口,增加了创汇。例如正泰橡胶厂,1979年从联邦德国引进年产50万套子午线轿车轮胎的成套制造设备和技术。经过2年多时间的建设,生产出国内首批回力牌子午线轿车轮胎,填补了国内子午线轮胎的空白,1983年开始批量出口,改变了中国长期来只能生产出口普通轮胎的局面。产品远销世界50余个国家和地区,至1990年底子午线轮胎累计出口拨交206.99万套。上海永和橡胶厂是一个生产体育用胶球的老厂,用老工艺生产的胶球色泽差、易漏气,70年代起,产品滞销,积压严重。1980年该厂与美国AMF公司合作,由美方提供生产技术、设备和原料,由该厂加工生产胶制球,由于采用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产品质量提高,很快从滞销积压转为供不应求,产品全部外销、1982年起至1990年底胶制球累计出口拨交874.64万只。胶鞋行业的大孚橡胶总厂、上海胶鞋六厂、上海胶鞋七厂等用引进技术和设备,增加了冷粘、注塑等新工艺制鞋生产线,同时又利用国内技术改造热贴硫化为二次模压,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新的花色品种,对扩大出口,增加创汇起了较好的促进作用。1990年的出口产量分别占各该厂产量的44%、47%、21.6%,出口创汇1886.6万美元。上海胶鞋七厂的出口胶鞋自1961年起至今均为免检,是全国轻工业出口产品第一家免检产品,由外贸部授予锦旗。大丰化工厂出口草酸经采取技改扩产措施后,产量增加,质量提高,出口拨交量由1979年的2500吨增至1981年的3538吨。
从1954~1990年,化工局出口化工产品收汇累计18.38亿美元。其中1990年出口化工产品收汇8100万美元,比1954年出口收汇183.54万美元增长43.1倍,年平均增长11.1%。1990年化工局出口化工产品拨交产值47551.4万元。占全局工业总产值由1959年的2.3%,达到1990年的7.7%。
1990年,提供出口产品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有大中华橡胶厂,为全市25家之一。出口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的有大中华橡胶厂、正泰橡胶厂。出口创汇在500~1000万美元的有大孚橡胶总厂、上海胶鞋六厂、上海染料化工八厂。出口创汇在300~500万美元的有上海胶鞋七厂、上海硫酸厂。出口创汇在100~300万美元的有上海溶剂厂、天原化工厂、向阳化工厂、大丰化工厂、桃浦化工厂、上海试剂一厂、上海塑料厂和永和橡胶总厂等。出口产品品种1959年为40种,至1990年增加到138种(轮胎、胶鞋、染料、颜料及油漆均按大类分),增加2.45倍。1990年底止,生产出口商品的企业共有58家。1985年、1986年上海大中华橡胶厂、上海染料化工八厂经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上海市计划委员会、上海进出口商品检验局评为出口创汇优良企业。有8人被评为1985年、1986年度出口创汇优秀工作者。先后评为出口创汇优质商品31个。
上海市出口优质商品获奖名单
序号
|
商品名称
|
企业名称
|
1
|
回力牌050篮球鞋
|
上海胶鞋六厂
|
2
|
回力牌010网球鞋
|
上海胶鞋七厂
|
3
|
前进牌246运动鞋
|
上海大孚橡胶厂
|
4
|
前进牌009短球鞋
|
上海大孚橡胶厂
|
5
|
前进牌010网球鞋
|
上海胶鞋七厂
|
6
|
回力牌024自由鞋
|
上海胶鞋七厂
|
7
|
双钱牌900—20尼龙载重汽车轮胎
|
上海大中华橡胶厂
|
8
|
回力牌70、82系列子午线无内胎轿车胎
|
上海正泰橡胶厂
|
9
|
爱富牌二氟一氯甲烷
|
上海致冷剂厂
|
10
|
金谷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
上海溶剂厂
|
11
|
上试牌乙酸乙酯
|
上海试剂一厂
|
12
|
双流牌工业保险粉
|
上海硫酸厂
|
13
|
大丰牌草酸
|
上海大丰化工厂
|
14
|
金牛牌水合肼
|
上海向阳化工厂
|
15
|
金牛牌AC发泡剂
|
上海向阳化工厂
|
16
|
蜜峰牌癸二酸
|
延安油脂化工厂
|
17
|
三角牌水杨酸甲酯
|
东方化工厂
|
18
|
飞鸽牌酪酸酐
|
上海浦江化工厂
|
19
|
鹿牌合成樟脑
|
上海桃浦化工厂
|
20
|
一品牌313氧化铁黄
|
上海氧化铁颜料厂
|
21
|
大可牌分散深兰H—GL
|
上海染料化工五厂
|
22
|
DYCOS牌活性艳蓝KN—R
|
上海染料化工八厂
|
23
|
DYCOS牌活性黑KN—B
|
上海染料化工八厂
|
24
|
DYCOS牌还原蓝RS
|
上海染料化工十厂
|
25
|
SDC活性翠蓝KN—G
|
上海染料化工一厂
|
26
|
白石牌B201、B202氧化锌
|
上海京华化工厂
|
27
|
白石牌B301、B302立德粉
|
上海京华化工厂
|
28
|
双链牌工业合成苯酚
|
上海染料化工厂
|
29
|
蒽醌
|
上海染料化工七厂
|
30
|
飞虎牌快燥磁漆
|
上海振华造漆厂
|
31
|
锦杯牌胶制球
|
上海永和橡胶厂
|
大中华橡胶厂、正泰橡胶厂、上海染料化工八厂、上海硫酸厂和大孚橡胶总厂并在化工部1990年全国化工出口工作会议上被评为1989年度出口创汇先进企业受到表彰。
从1987年开始利用外资建立中外或沪港合资企业,到1990年止化工系统13家合资企业中已有8家投产,其中4家为产品出口型企业,大多数合资企业均有产品出口。1990年出口产品产值占合资企业总产值的57%,1991年出口创汇又比上年增加127%。上海氯碱总厂引进的生产装置于1990年初竣工投产,新增的PVC树脂、离子膜烧碱当年就试销出口。上海氯碱总厂与上海轮胎橡胶(集团)公司先后获得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的批准,有对外贸易自营进出口权。
二、技术引进
解放后,1949~1977年28年间上海化学工业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很少。1956年原国华染料厂(现上海染化十二厂)曾在民主德国展览会上买过一台真空鼓式过滤器。1958年上海树脂厂引进过一套道生炉加热的3000升反应器,后反应器在新华树脂厂落户一直使用至今。1965年上海涤纶厂从德国引进年产350吨聚酯间歇法生产装置。
1977年起上海市计划委员会为促进对外贸易,在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支持下,给上海的一些企业外汇贷款或人民币贷款,或既借外汇又借人民币(即所谓“二贷”项目)作为挖潜革新技术改造的资金来源,以增加产品出口。
1978年后,上海化工的技术引进工作加快。1979年正泰橡胶厂引进德国密支勒公司年产50万套轿车轮胎的二手全套技术和设备,外汇贷款1381万美元,人民币贷款568万元,1981年项目竣工投产,1982年正式批量生产,1988年起,年产子午线乘用轿车胎已超过50万套,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而且出口打入美国和西欧市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1982年开林油漆厂与英国国际油漆公司按许可证贸易形式引进专有技术,英国国际油漆公司转让给开林厂49个船舶漆配方和工艺标准,开林厂按此建成生产车间,1985~1990年用引进技术共生产油漆3570吨,替代进口、节约外汇。1978~1982年5年间上海化工局对外签约成交技术设备2786.6万美元。1983年3月,国务院批准上海扩大对外贸易自主权和引进技术扩权试点以来,化学工业的技术引进速度更快。1983~1990年的8年间上海化工局共成交引进金额22790.16万美元(不包括1978年国家引进建在上海氯碱总厂的20万吨氯乙烯单体和20万吨聚氯乙烯两套装置,共用汇8753万美元),是前5年的8倍多。
1978~1990年13年统计,化工局正式立项的引进项目有146个,共成交金额25853.33万美元(不包括上海氯碱总厂的氯乙烯单体和聚氯乙烯两套装置)。按用汇计算,橡胶行业(主要是两个大型轮胎厂)引进最多,达11119.82万美元,占全局成交总额43.02%,其次是局直属的上海氯碱总厂4887万美元、占18.91%,再次是化工原料行业4178.3万美元、占16.17%,塑料行业3259.11万美元、占12.61等。
1978~1990年上海市化学工业局引进项目成交金额表
金额单位:万美元
年份
|
橡胶
|
塑料
|
化工原料
|
氯碱总厂
|
涂料
|
农药
|
化机装备
|
试剂
|
化肥
|
共计
|
1978
|
|
|
|
|
|
21.6
|
|
|
|
21.60
|
1979
|
1926.10
|
|
|
|
39.0
|
|
|
|
|
1965.10
|
1980
|
|
185.60
|
30.0
|
|
|
53.0
|
|
|
119.5
|
388.10
|
1981
|
66.00
|
|
|
|
|
|
|
|
|
66.00
|
1982
|
|
196.00
|
|
|
56.5
|
|
|
|
93.3
|
345.80
|
1983
|
703.40
|
304.40
|
31.0
|
|
|
644.0
|
|
|
|
1682.80
|
1984
|
813.75
|
1749.11
|
392.0
|
|
75.6
|
59.8
|
|
29.5
|
|
3119.76
|
1985
|
394.70
|
419.00
|
678.0
|
|
162.0
|
|
|
|
270.0
|
1923.70
|
1986
|
906.40
|
106.00
|
57.8
|
|
|
|
75
|
|
|
1145.20
|
1987
|
1534.90
|
|
1.50
|
2968.0
|
|
|
|
|
64.00
|
4568.40
|
1988
|
1795.74
|
124.00
|
2971.00
|
1917.0
|
105.00
|
43.80
|
|
|
|
6956.54
|
1989
|
1973.24
|
175.00
|
17.00
|
2.0
|
28.70
|
396.30
|
|
8.03
|
|
2600.27
|
1990
|
1005.59
|
|
|
|
|
64.47
|
|
|
|
1070.06
|
共计
|
11119.82
|
3259.11
|
4178.30
|
4887.0
|
466.80
|
1282.97
|
75.00
|
37.53
|
546.80
|
25853.33
|
百分比
(%)
|
43.01
|
12.60
|
16.16
|
18.9
|
1.81
|
4.96
|
0.29
|
0.15
|
2.12
|
100.00
|
1978~1990年上海市化学工业局引进软硬件成交总额表
金额单位:万美元
年份
项目
|
1978
|
1979
|
1980
|
1981
|
1982
|
1983
|
1984
|
1985
|
1986
|
1987
|
1988
|
1989
|
1990
|
共计
|
百分比
(%)
|
硬件
|
21.6
|
1765.1
|
388.1
|
66
|
345.8
|
1449.8
|
3044.16
|
1491.7
|
1110.2
|
3873.4
|
6004.04
|
2518.62
|
1070.06
|
23148.58
|
89.54
|
软件
|
|
200.0
|
|
|
|
233.0
|
75.60
|
432.0
|
35.0
|
695.0
|
952.50
|
81.65
|
|
2704.75
|
10.46
|
共计
|
21.6
|
1965
|
388.1
|
66
|
345.8
|
1682.8
|
3119.76
|
1923.7
|
1145.2
|
4568.4
|
6956.54
|
2600.27
|
1070.06
|
25853.33
|
100%
|
说明:引进硬件(设备)占成交总额的89.54%,软件占10.46%。
1978~1990年上海市化学工业局引进项目及用汇额统计表
金额单位:万美元
项目
|
1978
|
1979
|
1980
|
1981
|
1982
|
1983
|
1984
|
1985
|
1986
|
1987
|
1988
|
1989
|
1990
|
共计
|
百分比
(%)
|
日本
|
21.6
|
545.1
|
265.1
|
30
|
|
551.2
|
426.80
|
845.7
|
312.4
|
2492.0
|
|
802.00
|
29.20
|
6321.10
|
24.45
|
联邦德国
|
|
1381.0
|
53.0
|
|
71.0
|
191.0
|
1428.50
|
109.0
|
334.0
|
234.4
|
167.70
|
726.41
|
1.29
|
4696.90
|
18.17
|
美国
|
|
|
|
36
|
218.3
|
612.5
|
445.26
|
537.8
|
43.0
|
695.5
|
1999.00
|
330.56
|
310.28
|
5227.70
|
20.22
|
其他西欧国家
|
|
39.0
|
70.0
|
|
56.5
|
328.1
|
737.10
|
431.2
|
323.0
|
844.0
|
3671.84
|
741.30
|
468.10
|
7710.14
|
29.82
|
其他国家地区
|
|
|
|
|
|
|
82.10
|
|
132.8
|
303.4
|
1118.00
|
|
261.19
|
1897.49
|
7.34
|
共计
|
21.6
|
1965.1
|
388.1
|
66
|
345.8
|
1682.8
|
3119.76
|
1923.7
|
1145.2
|
4568.4
|
6956.54
|
2600.27
|
1070.06
|
25853.33
|
100%
|
说明:按引进国别分类(以单个国家计算):日本占第一位,占总用汇额的24.45%,美国第二,占20.22%,联邦德国第三,占18.17%,除联邦德国以外的欧洲国家占29.82%,以上日本、美国、欧洲国家共占92.66%,其他国家和地区只占7.34%。
1978~1990年上海市化学工业局引进项目分类效益表
金额单位:万美元
年份
效益
|
1978
|
1979
|
1980
|
1981
|
1982
|
1983
|
1984
|
1985
|
1986
|
1987
|
1988
|
1989
|
1990
|
共计
|
百分比
(%)
|
增补空白
|
|
|
|
|
|
|
52.40
|
162.0
|
|
|
2517.00
|
172.11
|
|
2903.51
|
11.23
|
增加品种
|
|
|
|
|
16.0
|
148.6
|
1967.89
|
987.0
|
217.8
|
35.9
|
108.00
|
|
80.20
|
3561.39
|
13.78
|
提高质量
|
21.6
|
483.6
|
238.6
|
|
180.0
|
859.2
|
722.52
|
540.7
|
106.0
|
|
50.50
|
110.00
|
24.77
|
3337.49
|
12.91
|
出口创汇
|
|
1442.5
|
|
36
|
56.5
|
|
|
189.0
|
821.4
|
4467.0
|
4190.34
|
2258.60
|
907.89
|
14369.25
|
55.58
|
增加税利
|
|
39.0
|
30.0
|
30
|
|
|
|
45.0
|
|
|
|
|
|
144.00
|
0.57
|
降耗节能
|
|
|
|
|
93.3
|
554.0
|
18.00
|
|
|
|
|
17.00
|
|
682.30
|
2.89
|
三废改善
|
|
|
|
|
|
50.0
|
225.30
|
|
|
64.0
|
|
|
57.20
|
396.50
|
1.29
|
其他
|
|
|
119.5
|
|
|
71.0
|
133.65
|
|
|
1.5
|
90.70
|
42.56
|
|
458.91
|
1.75
|
共计
|
21.6
|
1965.1
|
388.1
|
66
|
345.8
|
1682.8
|
3119.76
|
1923.7
|
1145.2
|
4568.4
|
6956.54
|
2600.27
|
1070.O6
|
25853.33
|
100%
|
说明:1986年中央为了振兴上海的经济、巩固和发展上海市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地位和作用,以国函(1986)94号文批准上海市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建设出口创汇创利的工业项目(项目资金的外汇部分都是利用外资的)即所谓“94”项目。此表把所有“94”项目都列为出口创汇项目,作为项目的效益分类。
三、中外、沪港合资
自1987年化工局开始建立中外、沪港合资企业。到1990年底止,已建立的13家中外、沪港合资企业是:吴淞化工厂与英国BOC集团合资生产工业气体的上海比欧西气体工业有限公司;上海焦化厂与美国卡博特公司合资生产新工艺炭黑的上海卡博特化工有限公司;胶鞋六厂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生产高档运动鞋的上海大伟力鞋业有限公司;上海塑料工业联合公司与香港峻诚企业公司合资生产塑料制品的上海联合塑料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化工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与美国UOP—UCC公司合资生产吸附剂分子筛的上海环球联碳分子筛有限公司;上海化工厂与香港亿丰企业公司合资生产PVC手套等制品的上海世强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上海氯碱总厂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生产百页窗帘、卷帘制品的上海国成塑料有限公司;新华化工厂与美国杰克逊公司合资生产抛光剂、抛光轮的上海新杰抛磨材料有限公司;开林油漆厂与英国高特士涂料公司合资生产船舶涂料的上海国际油漆有限公司;上海农药厂与美国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生产水稻除草剂“农得时”的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桃浦化工厂与德国汉高公司合资生产表面处理剂的上海汉高化学品有限公司;上海化工原料联合公司与美国三利进出口公司合资生产茶晶的上海斯埃尔添加剂有限公司;上海试剂四厂与英国溴化物公司合资生产溴素、溴化合物的上海昌华溴化学品有限公司。
以上企业投资的境外公司计有美国5家、英国3家、泰国2家、德国1家、香港地区2家。大部分是国际著名的跨国公司或有高技术的专业公司。13家企业的总投资超过1亿美元,注册资本5229万美元,外商实际投资3216万美元。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二类企业,经过市外资委确认,其中6家是先进技术企业(企业采用的技术、工艺、主要设备具有先进性、适用性,是国内短缺的,或产品是新开发的,或能更新换代,增加出口或替代进口的),4家是产品出口企业(企业年出口产值达50%以上,外汇收支平衡有余)。
外商投资企业的申请和审批程序按照上海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办理,化工局是本系统各合资企业的主管部门,并对合资企业负指导帮助和监督的责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局重点监督各合资企业的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各企业除中外方合同执行等涉外事项由局外贸办公室联系协调外,其余党组织、基建、财务、劳动工资、工会等工作分别向局有关处室和化学工会取得指导、帮助。
至1990年底止,合资企业中已投产的有比欧西气体公司、大伟力鞋业公司、联合塑料公司、世强塑料公司、国成塑料公司、新杰抛磨材料公司、国际油漆公司、环球联碳分子筛公司等8家企业。已生产出一批具有高质量的特种气体、船舶漆、分子筛等化工产品以及高档运动鞋、抛磨材料等,均有产品出口。其中大伟力鞋业公司荣获1990年全国双优外商投资企业(年出口创汇200万美元以上和实现税前利润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称号而受到表彰。由于生产的发展和投产企业的增多,全局外资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以1990年和上年度比较,产值增加224%、出口创汇增加355%,利润增加98%,上交税收增加231%。合资企业的建立有利于吸收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对产品的开发、升级换代、以产顶进、扩大出口、增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已经并将进一步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海外投资
1986年化工局开始对赴海外投资进行了探索,至1990年底止,已有5家海外合资企业,分布在香港地区2家、马来西亚2家、泰国1家,总投资487万美元,注册资本460万美元,中方投资160万美元,占35%(其中局系统投资为117.1万美元),主要以设备和现汇授资,中方派出常驻人员共18人,目前4家合资企业已正式投产,正在筹建的1家:
上海染料农药公司、上海化工进出口公司与泰国伟尼密公司合资生产和经营染料的泰国沪泰染料厂有限公司于1986年9月2日在泰国曼谷注册,总投资为150万美元(分二期投入),中方占49%(其中局属染农公司占24.5%),外方占51%。
上海振华造漆厂、上海化工进出口公司、香港华润公司与香港万通贸易公司等合资生产和经销油漆的香港永成油漆有限公司于1986年12月26日在香港注册,总投资2000万港币,沪方投资占45%(其中上海振华造漆厂占23%),香港万通贸易公司投资55%,以现汇投入。
香港天海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是由上海助剂厂与香港天厨味精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合资的项目,1987年6月23日在香港注册,总投资50万港币,沪方投资占50%,以设备、技术及部分现汇出资,港方出资50%,以现汇投入,主要生产和经营助剂等化工产品。
上海胶鞋六厂与马来西亚光兴集团于1990年底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注册登记成立马来西亚回力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投资总额89万美元,注册资本为62万美元,中方投资占49%,以价值30.4万美元的设备投资,外方出资占51%、31.6万美元,主要生产和经营各类胶鞋及化工橡胶制品。
由上海农药研究所、上海化工进出口公司与马来西亚南友有限公司合资的马来西亚中马化工有限公司项目1990年底批准成立,总投资35万美元,中方出资占45%、15.75万美元,上海农药研究所以技术作投资,外方投资55%、19.25万美元,以现汇出资,生产和销售乙烯利产品,此项目正在筹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