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航海模型 2002/2/6 11:19:03
一、沿革
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公共租界已出现了航海模型运动(简称海模),工部局在民国22年(1933年)的计划中有“拨款2万两,在公园建造快艇模型池”的记载,但租界地区的航海模型活动,没有对华人社会造成影响。上海普遍开展航海模型活动是在解放以后。
1952年上海市少年宫成立了海模小组,由苏源流任指导员,但规模不大。至1954年,市体委成立航海运动小组,以山东路体育场所属黄浦游泳池为基地,此时,航海模型才正式成为航海运动的一个项目。
1955年春,市体委派祝寿玫、陈嘉谊、苏源流参加国家体委在青岛中国人民航海俱乐部举办的航海模型教练员培训班。结业后,除苏源流仍回少年宫外,祝寿玫、陈嘉谊以黄浦游泳池为基地,开展了航海模型的普及工作。他们举办了航海模型辅导员培训班以及在各中学建立了活动小组。
1957年,全市举办了航海模型竞赛和表演,当时开展的项目主要有橡筋和电动的自航模型、内燃机动力的圆周竞速艇。
1958年8月,上海市首次组织参加第一届全国航海模型比赛,比赛项目有自航、圆周竞速、帆船、无线电遥控四个项目,上海队获得2项第三。比赛结束后,为准备参加全运会,开始组建业余集训队,共12名运动员,集训地点于青少年体校内,属第二集训大队。
1959年,在第一届全运会上,潘祖震,汤万英分别获得5CC和2.5CC园周竞速艇冠军,并破全国纪录。全运会结束后留下潘祖震、吴振维、吴松华、范宝根4人成立了市队,由祝寿玫任教练。1961年,4名运动员均任运动员兼教练员。1965年后陆续调进姚振中、周学勤等,教练员、运动员增至12人。当时开展的项目有圆周竞速、电动自航和遥控花样绕标舰船模型、帆船模型等。训练基地设于航海俱乐部内。1960年8月,上海市青少年体校成立航海模型班,调祝寿玫任教,学员编制20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海模训练随之停止。但部分运动员仍然在使用自己掌握的模型技术和上海警备区、炮兵司令部及沪东造船厂、炮兵601厂技术人员一起为炮兵研制无线电遥控靶船,研制成功后由上述工厂批量生产,发给海军使用。
1970年11月,航海模型队和航海模型俱乐部撤销,人员下放到工厂。直到1975年9月,上海市体委成立了航空、航海模型与无线电运动筹建组,才陆续从工厂调回潘祖震、吴振维、周学勤、姚振中等人重建市队。1978年为迎接第四届全运会,市队吸收了大批优秀的新生力量,运动员扩充到16名,教练员4名。以后在整个80年代,市队一直维持在19-20人之间。在1984年,市体委成立第二训练基地,基地决定将市体校海模班10名学员的技术训练交市队代管,这一办法在80年代一直得到坚持。至1990年,市队有高级教练3人,运动员21名。先后有8人获得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25人获得运动健将称号。
在60年代,市体校与各区的军事体育俱乐部都设有航海模型项目。教练员除在各区俱乐部内开展训练活动外,还和区少年宫、少科站一起指导各中学开展航海模型活动。据1965年统计,全市有航海模型训练班15个,受训并考核及格者达705人。“文化大革命”时期,所有基层航海模型班都停止活动。直到1976年后各区恢复军事体育,设立业余军事体育学校才陆续恢复了航海模型班,中小学海模活动也重新开始活跃。1977年,上海的中学航海模型爱好者为海军制作了38艘教学模型,得到海军司令部的表扬。
1980年9月,市军体俱乐部建立,下设航海模型研究室,负责市队的训练。以后,俱乐部先后建造了2个模型训练水池和模型制作室。由于场地设备较规范,1985年、1989年的全国优秀选手赛都安排在上海市军体俱乐部举行。
市航海模型水平的提高以80年代最为突出。1981年,在世界第二届航海模型动力艇锦标赛中,上海魏毓明的F2-B级遥控绕标舰船模型以193.33分获得世界冠军,商焱的B1空气桨获得第三名。
从1981年到1993年,我国参加了16次世界锦标赛,上海派有17名选手参加,其中有11名选手获得冠军27个,超世界纪录15次,打破世界纪录14次。其中周建明的F1-V3.5级遥控三角绕标在第四、五、六届世界动力艇锦标赛上,共破世界纪录6次,其中有5次列为正式世界纪录,并连续5次蝉联世界冠军。这样的优秀成绩,在中国海模史上,尚没有先例。此外,上海获得世界冠军的还有魏毓明、刘海清、浦海清、王谷平、陆炜峰、商焱、陈海标、姚文凯、吴斌、吴志康。
市航海模型队为了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于1988年成立先锋模型制作中心,利用训练以外的业余时间,用自己的模型制作技术,为工厂企业制作了各类模型,他们首次产品就在1988年全国机械工业博览会上获得优秀模型奖。至1990年,他们的模型已数次被厂家拿到国外去展览。全国有色冶金总公司还把先锋中心作为他们所属工厂的模型定点单位。1993年,制作模型营业额超过百万元,纯利达40万元。
二、器材与技术
航海模型运动水平发展与操纵技术和制作技术紧密相联,而制作工艺又随同地方的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模型的器材主要分为3个大部分:1、船体部分,2、动力部分,3、无线电遥控部分。其中船体、动力都由运动员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和改进。
50年代时,无线电遥控技术还很落后,当时开展的自航和帆船模型很少采用无线电操纵。动力部分的内燃机制作也很粗糙。上海在1958年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时,使用的气缸容积为5CC的内燃机竞速艇,时速才15公里,由于以后的制作技术发展很快,到1979年时,时速达到144公里,创造了全国纪录。进入80年代,这一项目取消,代之而起的是遥控竞速艇。
60年代,上海的无线电遥控技术发展较快,1962年上海的遥控拖网渔船模型已获二等奖。1964年,全国比赛设无线电操纵花样绕标舰船模型,上海曾获冠军。“文化大革命”中,曾为炮兵研制打靶用的遥控靶船,遥控距离为5公里,时速达37公里。
进入80年代,无线电遥控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海模型,竞赛项目有F1自由设计三角绕标竞速艇、F2绕标舰船模型、F3自由设计的绕标竞速艇、FSR自由设计的耐久竞速艇、F5帆船模型等项目。上海在F1和F2的项目中由于船体和动力工艺较先进,制作技术精巧,较快步入了世界的先进行列,如F2-B级在1981年和1983年的世界锦标赛中,由于上海的船模工艺水平高,外观评分达93.33分,加上航行操作熟练、沉着,得到100分(满分),从而2次取得世界冠军。F1遥控竞速项目,上海主要对小容积气缸项目的钻研较深,如屡破世界纪录的周建明、浦海清均掌握有一套气缸的研磨本领,他们采用不同牌子的部件经过优化加工制成了适合于自己操作的机器,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随着科技的发展,航海模型的项目设置也逐步的向高科技靠近。为了使学校学生能广泛开展这项运动,1987年以后,市、区级以下的比赛所设的普及型项目。主要是仿真模型及无线电操纵的动力模型2个大类。
四、运动成绩
1、参加世界锦标赛
1980年世界航海模型联合会(NAVIGA)接纳中国成为临时会员国,1981年开始,我国参加航海模型的世界锦标赛,至1993年,全市已有17名选手参加比赛,获世界冠军27次。
在历年比赛中,上海的航海模型队共破世界纪录30余次,按世界航海模型联合会规定,在国内比赛创造的纪录不被承认,按我国规定称“超”纪录。有14次于世界锦标赛和全运会时所创的纪录,被正式列为世界最高纪录。
世界航海模型联合会批准的上海运动员所创的世界纪录表
项目
|
时间
|
地点
|
运动员
|
比赛名称
|
成绩
|
F1-V3.5
|
1985.8.5
|
鹿特丹
|
周建明
|
第四届世界航海模型动力艇比赛
|
14"5
|
F1-V3.5
|
1985.8.9
|
鹿特丹
|
周建明
|
第四届世界航海模型动力艇比赛
|
13"4
|
F1-V3.5
|
1987.6.11
|
民主德国
|
周建明
|
第五届世界航海模型动力艇比赛
|
13"3
|
F1-V3.5
|
1987.6.13
|
民主德国
|
周建明
|
第五届世界航海模型动力艇比赛
|
13"1
|
F1-V3.5
|
1989.11
|
天津
|
周建明
|
第六届世界航海模型动力艇比赛
|
11"9
|
F1-V6.5
|
1987.6.13
|
民主德国
|
浦海清
|
第五届世界航海模型动力艇比赛
|
12"6
|
F3-E
|
1989.11
|
天津
|
陆炜峰
|
第六届世界航海模型动力艇比赛
|
16"1
|
F3-V
|
1989.5
|
天津
|
陆炜峰
|
第六届世界航海模型动力艇比赛
|
15"9
|
F1V6.5
|
1991.8
|
莫斯科
|
浦海清
|
第七届世界航海模型动力艇比赛
|
11"2
|
F1-E<1kg
|
1991.8
|
莫斯科
|
姚文凯
|
第七届世界航海模型动力艇比赛
|
12"5
|
F1-E<1kg
|
1993.8
|
德国
|
姚文凯
|
第八届世界航海模型动力艇比赛
|
11"4
|
F1-V15
|
1993.8
|
德国
|
浦海清
|
第八届世界航海模型动力艇比赛
|
11"
|
F1-V3.5
|
1993.9
|
北京
|
周建明
|
第七届全国运动会
|
11"5
|
F1-V6.5
|
1993.9
|
北京
|
浦海清
|
第七届全国运动会
|
10"7
|
2、参加全国运动会
解放后,除第三、第五届全运会外,其余5届均设航海模型为正式竞赛项目。上海运动员共获8项金牌、8项银牌、3项铜牌。
上海海模队在全运会中获前三名表
年份
|
届次
|
运动员
|
项目
|
成绩
|
名次
|
1959
|
第一届:
领队:杨鲁
|
汤万英
|
2.5毫升圆周竞速艇
|
72.29公里/小时
|
1
|
潘祖震
|
5毫升圆周竞速艇
|
80公里/小时
|
1
|
||
吴振维
|
橡筋动力舰船
|
31分
|
2
|
||
吴松华
|
10毫升圆周竞速艇
|
83.34公里/小时
|
2
|
||
王允烈
|
无线电操纵
|
152分
|
3
|
||
1965
|
第二届:
领队:马凤岭
李训久
|
潘祖震
|
5毫升圆周竞速艇
|
12″3
|
1
|
姚震中
|
2.5毫升圆周竞速艇
|
13″8
|
2
|
||
1979
|
第四届:
领队:蔡鸿斌
教练:周学勤
|
商焱
|
B1空气桨竞速
|
9″5
|
2
|
潘祖震
|
5毫升圆周竞速艇
|
12″5
|
2
|
||
郎德隆
|
10毫升遥控绕标竞速艇
|
40″2
|
1
|
||
魏毓明
朱勤国
|
无线电遥控花样绕标
|
58.46分
|
1
|
||
1987
|
第六届:
领队:潘祖震
教练:吴振维
|
刘海清
|
F2-B遥控花样绕标
|
198分
|
1
|
周建明
|
F1-V3.5遥控三角绕标竞速
|
12″5
|
2
|
||
浦海清
|
F1-V6.5遥控三角绕标竞速
|
11″7
|
2
|
||
赵景强
马骏
|
F5遥控帆船
|
55分
|
2
|
||
商焱
陆炜峰
|
F3遥控电动绕标
|
141.9分
|
3
|
||
周建明
|
F1-E>1kg遥控电动绕标
|
11″8
|
3
|
||
1993
|
第七届
邻队:周学勤
教练:王俊如
郎德隆
|
周建明、浦海清
吴志康、姚文凯
陆炜峰、张林强
|
竞速模型团体
|
16分
|
1
|
赵景强、宣东波
何宇东
|
帆船团体
|
11.7分
|
1
|
上海海模运动员在单项全国比赛中获第一名表
年份
|
地点
|
竞赛名称
|
姓名
|
项目成绩
|
1963
|
上海
|
全国比赛
|
吴松华
|
10毫升 15″1
|
1964
|
湘潭
|
全国比赛
|
吴振维
|
遥控花样绕标 62.55分
|
1978
|
北京
|
全国比赛
|
潘祖震
|
5毫升水中桨133.3公里/时
|
1978
|
北京
|
全国比赛
|
吴振维、周学勤
|
F8遥控直线41.05公里/时
|
1980
|
芜湖
|
全国分项赛
|
周建明
|
F1-V3.5 23"5
|
1981
|
杭州
|
全国动力艇赛
|
魏毓明
|
F2-B 191分
|
1982
|
九江
|
全国动力艇赛
|
王谷平
|
F2-A 189分
|
1982
|
集美
|
全国动力艇赛
|
赵景强
|
F5-M 23.75分
|
1982
|
集美
|
全国动力艇赛
|
马骏
|
F5-10 26.75分
|
1983
|
南宁
|
全国动力艇赛
|
周建明
|
F1-V2.5 14″5
|
1983
|
南宁
|
全国动力艇赛
|
浦海清
|
F1-V5 14″
|
1983
|
南宁
|
全国动力艇赛
|
王谷平
|
F2-A 192分
|
1983
|
北京
|
全国动力艇赛
|
商焱
|
FSR-V3.5 58圈
|
1984
|
天津
|
全国比赛
|
周建明
|
F1-V3.5 14″2
|
1984
|
天津
|
全国比赛
|
浦海清
|
F1-V6.5 12″8
|
1984
|
天津
|
全国比赛
|
刘海清
|
F2-A 191.66分
|
1984
|
天津
|
全国比赛
|
商焱
|
FSR-V3.5 53圈
|
1984
|
南宁
|
优秀选手赛
|
高宝康
|
FSR-V3.5 91.3分
|
1984
|
南宁
|
优秀选手赛
|
赵景强
|
F5-M
|
1985
|
上海
|
优秀选手赛
|
周建明
|
F1-V3.5 13″8
|
1985
|
杭州
|
全国锦标赛
|
王树全
|
C2 98
|
1985
|
杭州
|
全国锦标赛
|
浦海清
|
F1-V6.5 12″7
|
1985
|
杭州
|
全国锦标赛
|
商焱
|
F3-V 144.2分
|
1985
|
杭州
|
全国锦标赛
|
肖剑忠
|
F2-C 198分
|
1985
|
杭州
|
全国锦标赛
|
赵景强
|
F5-M 10.75分
|
1985
|
上海
|
优秀选手赛
|
刘海清
|
F2-A 291.66分
|
1985
|
上海
|
优秀选手赛
|
王谷平
|
F2-C 295分
|
1986
|
成都
|
全国锦标赛
|
肖剑忠
|
C2 97分
|
1986
|
成都
|
全国锦标赛
|
杨斌伟
|
C3 93分
|
1986
|
成都
|
全国锦标赛
|
周建明
|
F1-V3.5 13″3
|
1986
|
成都
|
全国锦标赛
|
周建明
|
F1-E>1kg 12″9
|
1986
|
成都
|
全国锦标赛
|
刘海清
|
F2-B 197分
|
1986
|
成都
|
全国锦标赛
|
高宝康
|
FSR-V6.5 70圈10″2
|
1986
|
成都
|
全国锦标赛
|
赵景强
|
F5-M 8.25分
|
1986
|
南昌
|
优秀选手赛
|
赵景强
|
F5-M 14.75分
|
1987
|
集美
|
优秀选手赛
|
周建明
|
F1-V3.5 13″1
|
1987
|
集美
|
优秀选手赛
|
浦海清
|
F1-V6.5 11″9
|
1987
|
集美
|
优秀选手赛
|
周建明
|
F1-E>1kg 12″9
|
1988
|
成都
|
全国锦标赛
|
浦海清
|
F1-V6.5 11″5
|
1988
|
成都
|
全国锦标赛
|
肖剑忠 吴志康 赵应敏
|
C2 98分
|
1988
|
成都
|
全国锦标赛
|
刘海清
|
F2-A 198分
|
1988
|
杭州
|
全国锦标赛
|
赵景强
|
F5-M 11.5
|
1988
|
杭州
|
全国锦标赛
|
赵景强
|
F5-10 12.5
|
1989
|
上海
|
全国锦标赛
|
吴斌 王树全 汤国强
|
C2 96分
|
1989
|
上海
|
全国锦标赛
|
周建明
|
F1-V3.5 11″8
|
1989
|
上海
|
全国锦标赛
|
浦海清
|
F1-V6.5 11″3
|
1989
|
上海
|
全国锦标赛
|
姚文凯
|
F1-E<1kg 13″3
|
1989
|
上海
|
全国锦标赛
|
陈宝明
|
F2 196分
|
1989
|
泉州
|
全国锦标赛
|
商焱
|
FSR-V15 74圈
|
1989
|
泉州
|
全国锦标赛
|
赵景强
|
F5—E 9.4分
|
1990
|
成都
|
全国锦标赛
|
肖剑忠 刘树清 王树全
|
C2 98分
|
1990
|
成都
|
全国锦标赛
|
周建明
|
F1-V3.5 12″4
|
1990
|
成都
|
全国锦标赛
|
浦海清
|
F1-V6.5 11″0
|
1990
|
成都
|
全国锦标赛
|
姚文凯
|
F1-E<1kg 13″
|
1990
|
成都
|
全国锦标赛
|
吴斌
|
F2 198分
|
1990
|
南昌
|
全国锦标赛
|
赵景强
|
F5-E 5.7分
|
1991
|
北京
|
全国锦标赛
|
商焱
|
FSR-V15
|
1991
|
北京
|
全国锦标赛
|
商焱 李峥
|
FSR 团体
|
1992
|
南京
|
全国锦标赛
|
宣东波
|
F5-M
|
1992
|
秦皇岛
|
全国锦标赛
|
浦海清
|
F1-V6.5 11″1
|
1992
|
秦皇岛
|
全国锦标赛
|
张林强 浦海清 姚文凯
吴志康
|
F1 团体
|
1992
|
秦皇岛
|
全国锦标赛
|
陆炜峰
|
F3-V 15″8
|
1992
|
秦皇岛
|
全国锦标赛
|
汤国强 吴志康
|
C3 94.33分
|
1992
|
秦皇岛
|
全国锦标赛
|
吴斌
|
F2 196.33分
|
1993
|
秦皇岛
|
全国锦标赛
|
周建明
|
F1-V3.5 11″6
|
1993
|
开封
|
全国锦标赛
|
赵景强
|
F5-E
|
说明:海模项目的代号分类:(1)C类--仿真舰船模型,C1级--仿无动力机械舰船制作的模型,C2级-仿有动力机械制作的模型,C3级-设备、场景、结构等模型。(2)F1组-自由设计的三角绕标竞速艇,F1-V3.5级--汽缸工作容积不超过3.5毫升内燃机动力空气或水中螺旋桨竞速艇。F1-V6.5级-汽缸工作容积3.55毫升至6.5毫升内燃机动力水中螺旋桨竞速艇。F1-E<1kg级-总重量不超过1000克的电动机动力水中螺旋桨竞速艇。(3)F2组:绕标舰船模型,F2-A级-总长度为600至1100毫米的舰船模型。F2-B级-总长度1101毫米至1700毫米的舰船模型。(4)F3组:自由设计的绕标竞速艇,F3-E级-电动机动力水中螺旋桨绕标竞速艇。F3-V级-内燃机动力水中或空气螺旋桨绕标竞速艇。(不超过3.5毫升的内燃机可用空气螺旋桨)。(5)FSR组:自由设计的耐久竞速模型,FSR-V3.5级-汽缸工作容积不超过3.5毫升内燃机动力水中螺旋桨模型。FSR-V6.5级-汽缸工作容积3.55毫升至6.5毫升内燃机动力水中螺旋桨模型。FSR-V15级-汽缸工作容积6.55至15毫升内燃机动力水中螺旋桨模型。F5-E级-遥控帆船模型,F5-10级-遥控帆船模型,F5-X级-遥控帆船模型。
表中的“分”是指评分,而非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