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象棋 2002/2/6 10:55:13
本世纪20年代之前,象棋只进行一些小型的交流比赛,30年代掀起了华东与华北、华东与华南之间的大区赛。民国19年(1930年)秋,周德裕、林弈仙作为华东代表,去香港与华南选手李庆全、汤敬如进行对抗赛,打成平手,各得16分,其中周得10分,林得6分。民国20年,周德裕与万启有代表华东在上海迎战华北代表张德魁、赵文宣,华东队以20比12胜,周一人得11分。周德裕逐被棋界誉称为“七省棋王”。这次大区赛,是上海解放前最高档次的比赛。此外,还举行过一些市级的团体赛和个人赛。
解放后,棋类被列为体育项目,自1956年开始,每年均由国家体委安排一次全国锦标赛,并在全运会中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56、1957年上海均临时组队参加全国比赛。1958年为了迎接第一届全运会的召开,成立了由4名队员组成的集训队,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规定每省一人参赛,上海何顺安得第五名。
1960年10月,上海棋社成立,成为市队的活动和训练基地。最初的市象棋队员有胡荣华、何顺安、朱剑秋、陈奇、屠景明。后充实至6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棋队建制被撤销,直到1972年才得以恢复。
1960年,全国比赛增设团体项目,上海派出何顺安、胡荣华、朱剑秋出阵,夺得冠军。只进行了一届团体赛,直到1977年才重新开始团体赛。个人锦标赛除1967~1973年因“文化大革命”停止以外,每年都举行,胡荣华从1960年至1979年蝉联了10届冠军。全运会除二、五、七届外,象棋均是正式比赛项目,胡荣华曾是三、四届的个人冠军。第四届时,由胡荣华、徐天利、朱永康、林宏敏组成的团体也获冠军。当时,象棋与国际象棋、围棋统一组成市棋队,第三届全运会时由周作堂任领队,第四届由俞玉昌任领队,第六届由沈恒淑任领队。
1979年后,女子项目得到发展,上海涌现出单霞丽、黄耀珏、欧阳琦琳等优秀选手。自1979年开始设女子个人赛,单霞丽曾在1980、1984年两次夺魁。全国女子团体赛自1982年开始,直至1990年,上海一直处于前三名行列,其中两次冠军、五次亚军、两次第三。
上海队自1960~1990年间,共获74枚全国赛的金牌,占全国赛总金牌数169枚的43%。
象棋的国际交流开始于1965年,胡荣华与广州杨官璘、蔡福如出访越南。1977年上海棋社恢复后,菲律宾象棋队来沪,与上海队交锋,曾使卢湾体育馆座无虚席。1979年后有香港、澳门的棋队来访。进入80年代后,象棋的国际交往由个人出访表演发展为组成国家队,参加洲际或世界性比赛。1982~1990年,亚洲象棋协会共举行了六届亚洲象棋锦标赛,胡荣华连续六届都是中国队获亚洲冠军的主力。1990年,第一届世界象棋锦标赛在新加坡举行,胡荣华作为中国队的代表,不仅取得团体冠军还获男子个人亚军。80年代,上海还曾多次单独组队出访周边国家和地区。
上海市象棋队一直保持有4~7名队员。胡荣华为国际特级大师,单霞丽为特级大师。徐天利为国际大师,象棋大师有朱剑秋、朱永康、林宏敏、于红木、邬正伟、万春林、汪士龙、欧阳琦琳、黄耀珏。据1990年统计,全市共有一级棋士51人。
上海象棋队在全国团体赛中的名次表
年份
|
赛地
|
男队
|
女队
|
1960
|
北京
|
1
|
|
1976
|
兰州
|
1
(只是预赛,决赛未举行)
|
|
1977
|
太原
|
5
|
|
1978
|
厦门
|
6
|
|
1979
|
北京
|
1
|
|
1980
|
福州
|
3
|
|
1981
|
肇庆
|
2
|
|
1982
|
武汉
|
3
|
2
|
1983
|
哈尔滨
|
2
|
1
|
1984
|
合肥
|
5
|
2
|
1985
|
西安
|
3
|
3
|
1986
|
邯郸
|
1
|
3
|
1987
|
番禺
|
5
|
2
|
1988
|
孝感
|
4
|
2
|
1989
|
圣县
|
27
|
1
|
1990
|
邯郸
|
4
|
2
|
1991
|
无锡
|
1
|
3
|
1992
|
杭州
|
2
|
2
|
1993
|
南京
|
5
|
1
|
上海象棋运动员在全国个人赛中获前三名表
年份
|
赛地
|
姓名
|
名次
|
姓名
|
名次
|
1958
|
广州
|
何顺安
|
2
|
|
|
1960
|
北京
|
胡荣华
|
1
|
何顺安
|
2
|
1962
|
合肥
|
胡荣华
|
1
|
|
|
1964
|
杭州
|
胡荣华
|
1
|
何顺安
|
3
|
1965
|
银川
|
胡荣华
|
1
|
|
|
1966
|
郑州
|
胡荣华
|
1
|
|
|
1974
|
成都
|
胡荣华
|
1
|
|
|
1975
|
北京
|
胡荣华
|
1
|
|
|
1976
|
兰州
|
胡荣华
|
1
|
|
|
1977
|
太原
|
胡荣华
|
1
|
朱永康
|
2
|
1978
|
郑州
|
胡荣华
|
1
|
|
|
1979
|
北京
|
胡荣华
|
1
|
单霞丽(女)
|
2
|
1980
|
乐山
|
徐天利
|
2
|
单霞丽(女)
|
1
|
1981
|
温州
|
徐天利
|
3
|
|
|
1982
|
成都
|
胡荣华
|
2
|
|
|
1983
|
昆明
|
胡荣华
|
1
|
林宏敏
|
3
|
1984
|
广州
|
胡荣华
|
2
|
单霞丽(女)
|
1
|
1985
|
南京
|
胡荣华
|
1
|
单霞丽(女)
|
3
|
1988
|
呼和浩特
|
胡荣华
|
2
|
|
|
1989
|
重庆
|
胡荣华
|
2
|
欧阳琦林(女)
|
3
|
1990
|
杭州
|
胡荣华
|
3
|
|
|
1992
|
北京
|
胡荣华
|
3
|
欧阳琦琳(女)
|
3
|
单霞丽(女)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