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职工住房 2003/3/10 14:54:42
市手工业局系统职工的工房建设,始于1957年。当时市手工业联社以自有资金50万元,经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筹)和上海市基本建设委员会批准,在日晖新村新建了一批工房,不久因手工业局撤销,工房建成后分配给局系统机关干部使用,未再继续建造。
1962年,市手工业局恢复建制,将日益紧张的职工住房问题再度提到议事日程,1965~1967年,市手工业联社集中部分资金,建造工房1.41万平方米,分配给局机关和系统内住房困难的职工。“文化大革命”中,手工业系统住房建设处于停顿状态,1974年5月,市手工业局革委会虽然成立了筹建工房领导小组,但至1978年,这项工作仍没有多大进展。
1979年开始,市手工业局把改善职工住房建设纳入经常性的工作议程。当年,市手工业联社投资1500万元,计划建造职工住宅15万平方米。到1983年底,共建造工房25.74万平方米,解决了近万名职工的住房困难。
由于手工业系统底子薄、基础差,历年来累计形成的住房困难户较多。加上“文化大革命”中因占用私房落实政策需归还的房屋有1000余户,住房建设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实际需要。1984年初,市手工业局(手工业联社)决定加快住宅建设,将局的住宅建设工作从基建处划出,单独成立住宅办公室,局属12个公司中有9个相应成立住宅办,3个充实了住宅建设力量,全局系统形成一支有450余人的住宅建设和落实私房政策的专业队伍。当年有12.2万平方米工房竣工,是历年来住宅竣工最多的一年。为进一步加快住宅建设的步伐,1985年成立上海宝隆住宅建设公司(1988年5月改名为上海市二轻房地产公司)。1987年5月继市玩具公司率先建立欣欣职工住宅合作社之后,市工业合作联社建立上海市工联住宅合作社,帮助中小集体所有制企业筹集建房资金,一定程度上解决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的住房困难。
1979~1990年,市二轻(手工业)局系统对职工住房建设的总投资为4000万元(均由市手工业联社拨款),共建住房102.63万平方米,约有4.62万人次改善了住房条件,其中增配占29.2%,套配占32%,动迁占28.6%,落实政策占2.2%,其他占8%。其间,落实私房政策1024人次,全部解决。1987~1988年,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指示,解决系统内人均2平方米以下的特困户1191户,用去房屋2万余平方米。
1980~1990年市二轻(手工业)局工房竣工面积统计表
单位:平方米
年份
|
竣工面积
|
年份
|
竣工面积
|
年份
|
竣工面积
|
1980
|
9050
|
1984
|
122390
|
1988
|
106927
|
1981
|
41500
|
1985
|
130307
|
1989
|
92325
|
1982
|
100169
|
1986
|
122062
|
1990
|
90404
|
1983
|
106715
|
1987
|
104474
|
合计
|
1026323
|
1990年,市二轻局系统职工人均居住面积为:局机关6.83平方米,公司6.43平方米,基层工厂5.72平方米,中外合资企业6.19平方米,事业单位6.36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