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跳伞、滑翔 2003/4/15 10:01:33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曾有一位外国人携带氢气球来华,在上海的味莼园广场试放,1名外国人乘坐在氢气球下的网络中,升至高空后,再乘降落伞徐徐飘落。这是在中国土地上第一次出现空中跳伞表演。解放前上海华人一直没有开展这项运动。直到1956年,上海开展国防体育运动,跳伞才逐步在上海兴起。
一、伞塔跳伞
1956年4月,市体委设立跳伞工作组,对外称市跳伞俱乐部。当年,确定在大连路、控江路口建造沪东伞塔(即杨浦伞塔)。该塔高31米,3条钢臂,伞圈离地25米。整个俱乐部占地31亩。次年又确定在中山西路天山路口建造沪西伞塔(即长宁区伞塔),塔高53米,有4条钢臂,伞圈离地41米,整体占地32亩。这两座伞塔分别于1958年和1960年落成。市跳伞俱乐部先设于沪东伞塔。1961年10月,沪东伞塔下放给杨浦区管理,市跳伞俱乐部迁往沪西伞塔。
跳伞塔训练的主要对象为中小学学生,沪东伞塔从1958年~1961年10月,共完成15万人次的跳伞训练。沪西伞塔于1961年10月~1966年6月,约完成25万人次跳伞。1963年以后,伞塔还接受了民兵空降兵的训练任务和对业余滑翔学校学员进行跳伞初级训练的任务。
由于伞塔跳伞的普遍开展,逐步形成了伞塔跳伞的比赛系列,在基层举办有小型的交流比赛,在第二届和第三届市运会中,伞塔跳伞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曾把伞塔跳伞列为比赛项目。上海组成集训队准备参赛,后因代表团名额限制未能参加。1963年4月,上海市跳伞俱乐部曾举办一次全国性伞塔跳伞通讯赛。有太原、济南、广州、北京、西安、开封等地参加,在通讯赛中有150人的成绩不超过靶心1米。当年,还曾组织上海和上海杨浦两个队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全国伞塔跳伞分区锦标赛。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伞塔跳伞训练全部停止。直到1975年,国家体委在成都召开全国伞塔跳伞座谈会后,才陆续恢复活动。1977年8月,在恢复训练的基础上,长宁伞塔与南京市伞塔进行了对抗赛。1979年,河南开封举办了全国伞塔跳伞邀请赛,杨浦跳伞队获得团体冠军。以后,每年均参加一次全国的伞塔跳伞通讯赛。至1986年,全国正式进行了伞塔跳伞锦标赛,杨浦队的毛靖获得个人定点的冠军。
1987年以后,杨浦及长宁伞塔被撤销。1988年杨浦伞塔炸毁后改建为杨浦区体育俱乐部,长宁伞塔于1989年改建为棒球场,后将改建为太平洋体育俱乐部。
二、飞机跳伞
1958年底,为了迎接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市体委从上海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校和几所中学选调了20名学生,组成了飞机跳伞集训队,经过短期的理论和身体素质训练后,于1959年初赴徐州九里山机场集训,先采用方伞,经过强制和延迟开伞训练以后,进行圆伞的集体定点和集体综合跳伞训练。6月,选拔出6名选手组成上海飞机跳伞代表队,由吕申君领队,出席了北京全运会。在比赛中1500米集体定点项目得第三名,成绩打破了全国纪录(见附表)。全运会后,在原市集训队中选出7男6女组成市飞机跳伞队。在龙华机场租用民航机训练。同时在泰山耐火材料厂及交通大学成立业余跳伞队,市跳伞队在龙华机场训练时期曾举行过两次跳伞表演,观众达20多万人。
1962年,市飞机跳伞队并入市航空俱乐部,转到宝山机场训练。1963年充实了人员,全队赴湖南邵阳集训,很快掌握了三缝圆伞的操纵技术。同年9月在四川的全国比赛中,男子1500米集体定点打破了全国纪录。
1964年5月,市体委在宝山机场组织了航空表演,上海市跳伞队与国家队联袂参加花式跳伞表演,观众达10多万人。同年6月,伞队全体赴北京中国人民航空俱乐部集训,10月11日,在庆祝建国15周年而举行的航空表演中,方品宝、刘执华、陶俊华参加的千米9人集体定点跳伞,打破了苏联选手所创造的世界纪录。
1965年,由李清尧领队,曹加宣任教练的市伞队,经在天津和浙江长兴机场的训练后,去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运动会。9月23日在男子1500米集体定点跳伞中,以距靶心1.14米的成绩,打破了苏联选手所创造的世界纪录,并获得这个项目的金牌。破纪录运动员方品宝、吴绍裘、刘执华、陶俊华、曹加宣接受了国家领导人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同年,市飞机跳伞队被市体委评为先进集体。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飞机跳伞队训练停止。运动员均分配去工矿,有6位选手离开了上海。
1977年,军事体育得以恢复。市体委从工厂调回刘执华、陶俊华参加国家体委举办的教练员训练班,市跳伞队重新建立。当时航空俱乐部已改名航空运动学校,从宝山机场迁往龙华机场。新址尚不具备训练条件,故新组成的伞队14人全部到昆明的呈贡机场集训。在集训中迅速熟悉了我国新研制成的运6型翼形降落伞,由于这种伞的性能远胜于圆伞,所以原来的纪录大批被突破。1978~1981年,市队共破全国纪录9次,与兄弟队成员组成联队,共破全国纪录12次,全部是使用翼型伞。
1983年,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在上海举行。在开幕式上举行了大规模的飞机跳伞表演,参加运动员多达60人。由上海等10个伞队抽人组成。在20分钟时间里表演了“试风彩云”、“天女散花”、“空中叠罗汉”等节目,五彩缤纷的碧空奇葩,给上海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5年10月,市航空运动学校在龙华机场举办了全国跳伞锦标赛,12个省市的伞队会聚龙华机场,在这次比赛中,李申生夺得个人特技的金牌。1987年,全国乙级队比赛仍在上海举行,有11个队参加。张荣丽得女子个人特技冠军。
飞机跳伞所使用的器材,大多数是五六十年代由国家体委所调拨的军用设备。飞机为安二型,降落伞在60年代使用“运1”、“运3”型圆伞。70年代重新建立伞队以后主要使用翼型伞。训练地点自1978年以后一直在龙华机场(有时借用浙江的长兴机场),伞队一直由市航空运动学校管理。在80年代,每年人均跳伞200次。上海跳伞队先后有24人次参加国家队的集训,其中张荣丽、李申生曾参加南奥杯世界跳伞比赛和第十六、十七届世界跳伞锦标赛。李申生曾在1982年的第十六届世界锦标赛中得到个人定点和个人特技的第四名。李申生、张荣丽先后在1982和1984年获得国家级运动健将的称号。1993年底,市伞队解散。
[70年代后期上海跳伞队改用翼伞训练]
上海跳伞队在全国比赛中获前三名表
时间
|
比赛名称
|
项目
|
姓名
|
名次
|
成绩
|
1959
|
第一届全运会
|
男千米集体定点
|
上海队
|
3
|
672.23分
|
1963.10
|
全国跳伞锦标赛
|
个人总分
|
方品宝
|
2
|
1381.238分
|
200米个人特技
|
方品宝
|
3
|
576分
|
||
1965.9
|
第二届全运会
|
1500米个人定点
|
方品宝
|
2
|
1.07米
|
1965.9
|
第二届全运会
|
1500米集体定点
|
方品宝、吴绍裘
刘执华、陶俊华
曹加宣
|
1
|
1.14米
|
1979.9
|
第四届全运会
|
男千米个人定点
|
李嘉平
|
3
|
0.05米
|
1980.11
|
全国跳伞分项赛
|
男个人全能
|
李申生
|
2
|
85分
|
女千米定点
|
黄社丽
|
3
|
0.28分
|
||
1981.10
|
全国跳伞赛
|
男特技
|
李申生
|
3
|
26″71
|
1984
|
全国跳伞锦标赛
|
女个人定点
|
张荣丽
|
2
|
0.06米
|
男个人全能
|
李申生
|
3
|
146分
|
||
1985
|
全国跳伞锦标赛
|
男集体定点
|
上海队
|
3
|
0.35米
|
男个人特技
|
李申生
|
1
|
21″47
|
||
1986
|
全国跳伞锦标赛
|
女个人特技
|
张荣丽
|
2
|
24″76
|
1987
|
全国乙级队比赛
|
男个人定点
|
李申生
|
2
|
0.02米
|
男个人特技
|
李申生
|
1
|
22″33
|
||
男个人全能
|
李申生
|
2
|
3分
|
||
女个人定点
|
王玉敏
|
3
|
0.04米
|
||
女个人特技
|
张荣丽
|
1
|
24″1
|
上海跳伞队破全国纪录表
时间
|
比赛名称
|
项目
|
姓名
|
成绩
|
1959.9
|
第一届全运会
|
600米男个人定点
|
寿世弟、吴绍裘
|
8.46米
8.81米
|
600米男集体综合
|
方品宝、王晋轩
吴绍裘
|
6.79米
|
||
1000米男集体定点
|
方品宝、刘执华
王晋轩、吴绍裘
寿世弟
|
12.696米
|
||
1961.12
|
年终测验
|
600米男集体定点
|
寿世弟、陈金福
刘执华
|
3.14米
|
1961.12
|
年终测验
|
600米男集体综合
|
吴绍裘、刘执华
陈金福
|
2.593米
|
1963.10
|
全国跳伞锦标赛
|
1500米男集体定点
|
陶俊华、方品宝
吴绍裘
|
4.02米
|
1965.9
|
第二届全运会
|
女个人定点
|
周玲娣
|
4.24米
|
男5人集体定点
|
刘执华、曹加宣
方品宝、吴绍裘
陶俊华
|
1.14米☆
|
||
1978.1
|
测验赛
|
男个人综合
|
刘执华
|
0.8米
(二次平均)
|
1978.10
|
全国跳伞比赛
|
男集体定点
|
刘执华、李嘉平
杨国新、李申生
|
0.63米
|
1979.7
|
法国全军冠军赛
|
女个人定点
|
张荣丽
|
0.01米
|
女个人定点
|
黄社丽
|
0.01米
|
||
1979.9
|
第四届全运会
|
女个人定点
|
黄社丽
|
0.08米
|
女集体定点
|
张荣丽、黄社丽
王玉敏、翟文秀
|
0.32米
|
||
1980.11.4
|
全国跳伞分项赛
|
男个人特技
|
李申生
|
6″57
|
1980.11.5
|
全国跳伞分项赛
|
男个人特技
|
李中生
|
6″23
|
上海跳伞运动员参加联队破纪录表
时间
|
比赛名称
|
项目
|
姓名
|
成绩
|
1964.10
|
北京航空表演赛
|
千米九人集体定点
|
方品宝、陶俊华
刘执华
|
3.014米☆
|
1978.1
|
测验赛
|
千米男3人集体定点
|
刘执华
|
0.47米
|
男集体综合
|
刘执华
|
0.20米
|
||
男3人集体综合
|
刘执华
|
0.56米
|
||
1979.10
|
法、瑞、中三国比赛
|
女集体定点
|
黄社丽、张荣丽
|
0.07米
|
1980.11
|
全国分项赛
|
男4人集体定点
|
李嘉平、李申生
|
0.02米
(6次,5次踩点)
|
李嘉平、李申生
|
0.001米
(5次平均)
|
|||
女4人集体定点
|
黄社丽
|
0.014米
(5次平均)
|
||
黄社丽
|
0.038米
(5次平均)
|
|||
女8人集体定点
|
黄社丽、张荣丽
|
1次踩点
1.19米(2次)
|
||
1981.10
|
全国跳伞锦标赛
|
女8人集体定点
|
张荣丽
|
0.91米
(2次l次踩点)
|
黄社丽
|
1.39米
(3次,2次踩点)
|
说明:☆破世界纪录。
三、滑翔
1958年,上海市体委确定于宝山机场建造航空俱乐部,使用原有的水泥跑道,新建机库和生活大楼,添置了绞盘车、牵引滑翔机、橡筋弹射滑翔机等设备,至1960年已形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滑翔训练基地。与航空俱乐部筹建的同时,在1959年2月,开办了第一期业余滑翔训练班。以后随着器材的增加,教学力量的加强,接连办了多期滑翔训练班,至1960年底,共训练业余滑翔员210人。1960年10月~1964年5月,为解放军空军、海空军代训了400名学员的滑翔课程。1964年6月至“文化大革命”前夕,雷锋中学(市业余滑翔学校)建立,市航空俱乐部的滑翔训练主要是为该校学生服务。先后完成了800名学员的滑翔训练。
上海开展滑翔运动,主要是搞普及训练,仅在1963年3月参加过一次全国初级滑翔冠军赛。施秉扬获得初级一型滑翔机航线起落的第四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滑翔训练全部停止。1975年1月28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了国家体委、总参谋部《关于在全国恢复业余滑翔学校和开展其他军事体育活动问题的请示》以后,上海于当年3月调回部分人员恢复航空运动学校和雷锋中学(原业余滑翔学校),后调回王凡、李鹿炎、周栋昌等人参加恢复工作。1975年调回部分教练与机械员,至1976年5月在宝山机场恢复滑翔飞行训练。10月,开始了第一期业余滑翔员训练。1977年,航空运动学校与雷锋中学合并。
1978年11月,由于宝山钢铁厂建设需要,航空运动学校及雷锋中学迁往龙华机场,借用浙江长兴机场进行滑翔训练,雷锋中学学生借上海中学就读。直至1982年底,业余滑翔学校撤销,训练班停止。其间,共训练滑翔学员4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