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集团公司
2007/9/17 10:24:59
一、上海市公交控股有限公司
市公交控股公司于1996年12月16日成立,地址建国东路525号巴士大厦9楼。初期控股、参股企业为24家,至1999年增加为31家。1999年末控股资产总值317,416万元。公司实行董事会和监事会体制,姜培顺任董事长,郑建令任副董事长,章时耀任总经理(1999年5月改由沈建民担任)。
市公交控股公司成立后,以产权为纽带,与各成员企业建立产权多元化、结构多层次的母子关系体系,其职权,通过董事会决定,不同程度地参与子公司和控股、参股企业的投资决策、战略规划、人事任免、收益分配、审计监督等重大事项,并通过资产重组、存量盘活、多元投资、多元经营等运作,壮大实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本增值。这是全国公交行业首家从事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有限公司。
市公交控股公司的组织机构,开始时设四部一室:组织人事部、财务审计部、投资发展部、资产管理部及综合办公室。1999年9月24日建立审计室,原财务审计部更名为财务管理部。2000年3月7日投资发展部更名为基本建设部,资产管理部更名为资产经营部。公司职工为50人。
对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是市公交控股公司的重要任务。自1997年下半年始,市公交控股公司首先在长途、四汽公司进行资产重组试点,至1999年末,13家常规公交(含电车供电公司)已分别与巴士股份公司、大众出租汽车公司、香港冠忠公司、新加坡德高集团等组建有限责任公司。
1997~2000年2月局属公交企业资产重组情况表
单位:万元
单位 |
成立年月 |
注册资本 |
出资比例(%) |
投资主体 |
上海公交长途客运有限
公司
|
1997.4.18 |
2500 |
巴士公司51.公交控股49 |
公交控股公司 |
上海巴士四汽公共交通
有限公司
|
1997.5.18 |
10000 |
巴士公司51.公交控股49 |
公交控股公司 |
上海申新巴士有限公司
|
1998.4.17 |
10000 |
二汽公司51.新巴公司49 |
二汽公司 |
上海五汽冠忠公共交通
有限公司
|
1998.6.28 |
12000 |
香港冠忠47.公交控股47 浦东冠忠6. |
公交控股公司 |
上海大众三汽公共交通
有限公司
|
1998.8.18 |
10000 |
大众出租51.三汽公司49 |
三汽公司 |
上海巴士一汽公共交通
有限公司
|
1998.9.8 |
12000 |
巴士公司90.公交控股10 |
公交控股公司 |
上海巴士一电公共交通
有限公司
|
1998.9.8 |
8000 |
巴士公司90.公交控股10 |
公交控股公司 |
上海二电巴士公共交通
有限公司 |
1999.6.30 |
7000 |
控股45.7巴士28.6 原水17.1大众8.6 |
公交控股公司 |
上海三电市南公共交通
有限公司
|
1999.7.1 |
7000 |
三电52.86巴士14.285 原水14.285复兴益民7.14 |
三电公司 |
上海浦南大众公共交通
有限公司
|
1999.9.28 |
6000 |
控股50.大众37.5 新发展房产8.3客车销售4.2 |
公交控股公司 |
上海宝山巴士公共交通
有限公司
|
1999.12.30 |
6000 |
巴士46.25控股46.25强生公交 6.25宝钢运输1.25 |
公交控股公司 |
上海公交电车供电有限
公司 |
1999.12.30 |
1700 |
供电71.76
巴士7.06. 巴士一电7.06 二电巴士7.06 三电7.06 |
供电公司 |
上海崇明大众公共交通
有限公司
|
2000.2.1 |
1000 |
大众出租70.公交控股30 |
公交控股公司 |
在资产重组中,将经营性资产与社会资本合资组建成新公司,剥离的非经营性资产如场站、建筑物等留于老公司,由新公司租赁使用。市公交控股公司成立后的3年中,共置换实物资产3.1亿元。通过存量变现,将70%的资金由老公司无偿借贷给新公司使用2年,以解决生产和发展资金不足。新企业利用这部分资金更新车辆,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营运车辆折旧年限由14年改为8年,加速车辆更新,提高营运供应质量,这部分资金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公交控股公司置换实物资产情况表
单位:万元
单位 |
置换金额 |
70%无偿借与新公司 |
30%控股公司统筹 |
公交长途公司 |
628.5 |
439.95 |
188.55 |
申新巴士公司 |
4.900 |
3.430 |
1.470 |
大众三汽公司 |
5.100 |
3.570 |
1.530 |
巴士四汽公司 |
4.603 |
3.222 |
1.381 |
五汽冠忠公司 |
5.640 |
3.948 |
1.692 |
二电巴士公司 |
3.800 |
2.660 |
1.140 |
三电市南公司 |
3.300 |
2.310 |
990 |
浦南大众公司 |
3.000 |
2.100 |
990 |
合计 |
30971.5 |
21.240 |
9.103 |
说明:崇明大众公司置换金额700万元全部无偿借给新公司使用,5年后收回。不列入上表内。
上海公交企业通过3年改革,从领导干部到广大职工,思想观念起了深刻变化。“围绕市场转,盯着市场干,随着市场变”已成为投资方和经营者的共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思想意识和经营活力明显增强。根据9家重组企业的统计,1998年度客流量为140,550万人次,比重组前1年度增长8.97%;延、辟线路39条,比重组前1年度增长62.5%;更新车辆898辆,比重组前1年度增长36.2%。
原来“简单再生产靠政府补贴,扩大再生产靠政府投资”的状况,1996年以后有根本性改观。政府财政补贴从年补贴8亿元,改变为按公交分流富余人员数给予限时、限额的补贴:1996补贴1.68亿元,1997年为0.84亿元,1999年为零。3年改革实践,上海公交企业不仅如期如数完成了减亏、免贴任务,还转为盈利。
1999年公交企业盈利情况表
单位:万元
新公司 |
净利润 |
老公司 |
净利润 |
巴士一汽公司 |
1504 |
一汽公司 |
-1166.7 |
申新巴士公司 |
143.4 |
二汽公司 |
514 |
大众三汽公司 |
1449.7 |
三汽公司 |
10.8 |
巴士四汽公司 |
1232 |
四汽公司 |
15.57 |
五汽冠忠公司 |
170 |
五汽公司 |
17.2 |
巴士一电公司 |
1335 |
一电公司 |
63.9 |
二电巴士公司 |
O.8678 |
二电公司 |
1.88 |
三电公司 |
680 |
|
|
宝交公司 |
-1123 |
|
|
浦南公司 |
32.6 |
|
|
崇明大众公司 |
656.7 |
|
|
长途公交公司 |
404.6 |
|
|
电车供电公司 |
35 |
|
|
说明:二电巴士公司净利润为1999年8~12月累计数。
二、上海巴士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巴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9月,注册地址浦东南路500号,办公地点复兴中路518号。该公司由市公交总公司等14家单位联合发起,并经市建委、市人行金管处批准同意设立。公司资本总额3000万元(其中内部职工股300万股)。董事长金晓林(初时为黎干生),总经理王力群。
巴士公司创立时发起人认购股份情况
发起人 |
法人股股本数(万股) |
占总股本比例% |
上海市公共交通总公司
|
950 |
31.67 |
上海市出租汽车公司
|
300 |
10 |
上海大众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300 |
10 |
上海市原水供应股份有限公司
|
300 |
10 |
上海市煤气公司
|
200 |
6.67 |
上海南洋国际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200 |
6.67 |
上海市上投房地产公司
|
200 |
6.67 |
上海公路房地产联合开发经营公司
|
100 |
3.34 |
上海国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50 |
1.67 |
上海市公交总公司建筑设计院
|
40 |
1.34 |
上海市公共交通广告公司 |
30 |
1 |
上海市公交总公司综合服务部 |
20 |
0.67 |
上海东方经营服务公司 |
10 |
0.3 |
说明:上海市黄浦区市政建设公司的50万发起人法人股于1995年10月按《公司法》有关规定,转让给上海市公共交通总公司。
[上海巴士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机构图]
随着经营业务扩展,公司更名为上海巴士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巴士公司),地址建国东路525号巴士大厦18楼。1996年8月,巴士公司股票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城市公共交通业的上市公司。到1999年,总股本由上市前3000万股增至29960万股。上市后巴士公司利用募股资金,出资5600多万元,收购原属市公交总公司的21家三产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股权,使巴士公司形成以客运为主,同时经营车辆广告、车辆及配件、物资销售、房地产、旅游等齐头并进的格局。
1997年初,巴士公司出资1.35亿元组建成由自己控股的巴士四汽、浦东巴士、长途、巴士三电客运等一批公共交通企业;同时还参与外省市国有公交企业的资产重组,先后组建株洲巴士、长沙巴士;1999年组建常州巴士、苏州巴士等公交连锁企业。“巴士式”服务经营模式受到当地政府和市民的欢迎。
1998年在中国证监会、上海市政府、市公用局的直接指导和市公交控股公司的支持下,在全国上市公司中巴士公司率先采用吸收合并、定向增发法人股的方式,获得新增股份5000万股,并按每股4.50元的价格置换市公交控股公司所属一汽、一电公司经资产评估后的经营资产净值22500万元,将其改制为巴士一汽、巴士一电公司。
巴士公司参与重组的一批企业,运用股份制经营机制运作,当年就扭亏或盈利:原公交长途公司由巴士公司托管后制止了连年亏损滑坡,1997年改制后实现利润150万元,1998年实现利润300万元;四汽公司1996年亏损2000多万元,重组后,1997年和1998年分别实现利润300万元和800万元;浦东巴士1996年亏损2300万元。重组后1997年和1998年分别实现利润350万元和1650万元。
巴士公司的经营理念,按市场需要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经营机制。在扩大市场份额方面,既确保了发展线路、方便乘车的需求,又解决了发生亏损的矛盾。在规划线网过程中,最大程度从方便乘客出发,尽可能填补客运交通空白和减少换乘。
巴士公司的主营业为市内公交客运、埠际长途、高速客运和出租汽车业务;同时,涉足科教、体育、旅游、金融等领域。巴士公司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国内唯一由企业承办国际固定ATP职业网球赛系列赛事——上海·喜力网球公开赛,由巴士公司与上海大学组建的上海巴士汽车学院已正式运作。
在旅游产业方面,巴士公司已形成国际、国内旅游、酒店、度假村、餐饮、俱乐部、旅游租车中心、南京路观光巴士等一条龙服务。
巴士公司的主营业在1997至1999年的三年中主要营运指标年年攀升。
1997~1999年巴士公司主营业务统计表
项目\年份 |
1997 |
1998 |
1999 |
营运线路(条) |
376 |
474 |
565 |
车辆总数(辆) |
3293 |
7500 |
11000 |
日运客量(万人次) |
103.6 |
289.8 |
393.2 |
日驶里程(万公里) |
31.84 |
65.42 |
100.66 |
1999年,巴士公司新增对外投资4.94亿元;新建、重组客运企业6家;收购中小出租企业27家,净增出租汽车1500辆;完成多元投资项目9项。
1997~1999年巴士公司主要业绩统计表
单位:万元
项目\年份
|
1997 |
1998 |
1999 |
总资产额
|
104450 |
199086 |
278243 |
净资产额
|
21416 |
22780 |
86607 |
销售收入
|
46541 |
95166 |
166161 |
税后利润
|
4222 |
9964 |
13817 |
1999年每股税后利润为0.46元,每股净资产为2.89元,净资产收益率为15.95%。
[2000年上海巴士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机构图]
三、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前身系上海市大众出租汽车公司,1999年8月,更名为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营城市客货运,2000年拥有各类营运车辆近7000辆(不包括外地连锁企业的车辆),其中出租汽车5000多辆,货运车950辆,其余为公交线路车。
2000年,公司注册资本为56585.16万元,净资产总额19亿元。持股股份分别为:国家股11357.82万股、法人股14000万股、个人股10947.34万股、外资股20280万股。流通股为23660万股。公司经济效益保持稳步持续增长,净资产收益率连续8年保持10%以上。
四、上海强生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前身系上海市出租汽车公司,1996年3月,改名为上海强生经济(集团)公司,1997年9月,经市国资办批准改制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1998年12月更名为上海强生集团有限公司,迁入宝庆路2号云海大厦办公。
从1996年至2000年,强生公司由单一生产经营向生产经营和资产经营并举的经营机制转变,由直线职能制为主向事业部制集团化管理机制转变,形成了城市客运业、房地产业、国内外贸易业、科技与制造业四大产业板块的经营格局,拥有成负企业四十余家。集团公司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由1996年初的11.08亿元和4.38亿元,增加到2000年末的32.06亿元和6.26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每年持续保持在10%以上。
强生集团公司用于城市客运的有7000余辆营运车辆,经营出租汽车、公共汽车、汽车租赁、便捷货运、汽车修理、汽车销售、汽配制造、车辆广告、旅游、城市速递、驾驶员培训等。